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哪個市場大,當然就要往那裏走!──韓國品牌的中國內需策略


哪個市場大,當然就要往那裏走!──韓國品牌的中國內需策略
韓國品牌在中國的內銷策略,已經徹底技術性擊倒日系品牌,中國消費者對韓系品牌的接受程度,也遠比日系品牌高。
首先,祝賀《信報月刋》9月改版,令吾等老讀者耳目一新的,除了是呎吋、版面、編採寫、美術設計的全新感受之外,就是新增設以「韓國化粧品」為主題第一期Book B。
能夠攻佔全球以至中國內需市場的韓國品牌,豈只化粧品?事實上,韓國產品不僅在台灣、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受到歡迎,現在就連歐洲地區都捲入韓流之中。如今,Made in Korea能打破語言與文化界限,在全球各地大放異彩,過去,能夠攻下國際市場的產品,多以日本歐美國家為主流,如今,除了大家熟悉的Samsung(三星)、 LG、 Hyundai、ETUDE HOUSE、雪花秀、SKINFOOD之外,還有音樂、戲劇或是動畫等,更有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等知名偶像組合。Wonder Girls這個女子組合,竄紅的速度是樂壇的奇蹟,2007年出道就紅遍韓國大街小巷,接着2008年的Nobody更橫掃全亞洲,甚至登上美國Billboard前一百名,成員個個年輕貌美、能歌善舞,今年還加入了一位大陸姑娘,積極打入大陸市場。同期,SuperJunior爆紅, 全港中女剩女都識唱SorrySorry ,讓韓國朝着「文化+品牌」強國目標大步邁進。
「韓流教父」李秀滿
前一段時間去了首爾一趟,當地朋友告訴我關於SM Entertainment創辦人李秀滿的故事,剛好我買了幾隻少女時代及SuperJunior的CD,原來全都是他旗下的藝人。他近年不斷到史丹福、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及美國最高學府哈佛對MBA的學生進行連續三年的韓流專題演講,分享商業策略。以他自己的culture technology為理論基礎,如何引領新韓流的全球化戰略。
李秀滿說:「哪個市場大,當然就要往那裏走!」一語道出韓國文化推向全世界的關鍵。
他曾經是個演藝圈的失意藝人,卻改變了整個韓國流行產業,事實上,韓流正逐漸滲透全球音樂市場,也是韓國文化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里程碑。1995年正式成立的SM娛樂,就是韓國民間企業以全新思維開發創意產業的源起。也是韓國第一家上市娛樂公司,旗下擁有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等知名偶像團體,2009年光是海外市場的收益就高達280億韓圜,股價跟着唱片、偶像廣告代言、演唱會門票與周邊商品銷售成績水漲船高,李秀滿贏得了「韓流教父」封號,更坐擁千億韓圜身價。
事實上,李秀滿在七十年代中期曾是韓國頗受歡迎的知名藝人,他出道於1972年,至1976年躍升為一線藝人。不過,1980年當新上任的總統全斗煥實行言論管制政策,強力整合媒體,李秀滿的節目被迫中止。對韓國文化環境極度失望的他,毅然退出演藝圈,1981年赴美留學。1989年,他積蓄了兩億韓圜作為本錢,設立SM娛樂前身的SM企劃,開始唱片製作。同時也是熱門的電視主持人,風格受到年輕人歡迎。1996年出道的偶像團體H.O.T.的巨大成功為起始,往後15年間繼續打造了眾多巨星及偶像團體,成為韓國最大的經理人公司。因這些成就,韓國的朋友形容他,一個人改變一個行業。以我看來,他一個人改變了世界對韓國的看法。
兩次金融海嘯令韓國浴火重生
1997金融風暴後,1998年國際貨幣基金(IMF)接管南韓的經濟,但從1998年(也是金大中執政時)到2002年,不過五年,它可以從谷底翻身,重新站起來,我才發現這個國家、民族真的不簡單!1997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很多人以為韓國就要垮了,但是韓國人團結一致,家裏的金飾都拿出來,光是黃金就捐了十億美元,為了救國家,韓圜貶值,他們覺得這是應該的。也因為全民有這樣的精神,韓國從谷底翻身,真的重新站起來了。
2008年金融海嘯後,韓國迅速走出谷底,Samsung、LG、Hyandai等財閥大企業去年獲利創新高,出口升29%,達4670億美金,達GDP 6.2%,今年目標是5500億!過去幾年電視、報紙灌輸給亞洲民眾的資訊,都是南韓經濟突飛猛進,人均GDP超過日本,南韓人選擇出身現代集團、當過CEO的李明博,是因為他們渴望回到「舊的韓國」,那個全民一起「拼經濟」的時代。
韓人特殊文化心理及地理特質
大部分亞洲人內心裏對韓國的看法都是50/50。就是哈韓一半,反韓一半,因為韓國本身就是非常兩極化,讓人愛恨交加,討厭他們的人討厭得不得了,喜歡他們的又喜歡得不得了。
大韓民國的「韓」發音是“ han ”,「恨」也是這個音。他們的「恨」並不是hate,一定要報仇的仇恨,斬你全家那種,而是一種失落感、一種憧憬、一種很難過的心情,都可以用「恨」來解釋。個人的恨,使國民想出人頭地、成就動機強烈;國家的恨,則讓國民一心洗刷歷史恥辱,提升國際地位。
「恨」是在韓國近百年歷史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心理特質,主要原因是外敵和內爭。韓國是單一民族,沒有原住民或少數民族,因此沒有和外族相處的經驗,所以排外、團結,一旦被欺負,全國一致槍口對外。所以,韓國錯誤的地理位置造成悲劇的歷史,形成恨的民族性。
看一下朝鮮半島的地圖,它的左側邊是中國,正上方是俄羅斯,東南方是日本,一百年前她就周旋在這三大強國之間,以前是中國攻打日本的橋樑、日本侵略中國的跳板。二戰後再多加一個美國,韓國因為常被大國欺負,形成了他們自卑的性格,於是用自大來包裝自卑,而且打腫臉充胖子,好面子、重外表,連前總統盧武鉉都去割雙眼皮,讓雙眼看起來炯炯有神;北韓金正日穿四吋高跟鞋,整形手術更是稀鬆平常。善於以貌取人的習性,使韓國紡織和成衣工業特別發達。
三星為什麼能夠贏
台灣前首富鴻海的郭台銘最討厭三個人:第一,王傳福;第二,畢非德;第三,韓國佬。最近他在2011年鴻海的股東大會中就拍枱大駡此三人。他說:韓國人偷呃拐騙的伎倆一點都不輸給大陸人。
在台灣,市值排名前十大的科技公司,加起來拼不過一家三星,三星是對岸科技業公敵! 2000年, 三星訂下2010年要跟Sony、GE平起平坐的目標。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是發神經。但今日,三星市值是Sony的3.5倍!現在,三星又訂下2020年要成為全球前十大、營收4000億美元的公司。
三星有東方人的堅忍長處,卻又擁抱西方管理思維。加上,三星掌握情報是世界一流的。三星對待對手的方法,是定下學習目標後,就盡其所能的模仿,然後超越他。消費性電子產品,她學Sony;物流能力,學Mary Kay化妝品;庫存管理,則要有FedEx的水準;新產品開發,三星則要有Motorola與 3M的水準。韓國人認為,不是第一,就退出。三星的策略不是創新,她在好時機投資,在壞時機也沒有中斷。
去年11月《華爾街日報》有評論分析:「三星在手機應用軟體的布局,也成為Apple、微軟與Google的新挑戰」;「2020年,這家企業還將挑戰Wal-Mart,成為全球第一大企業。」三星就像一個變形金剛,身上隨便一個零件拆下來,都可以與任何一家500强公司抗衡。《華爾街日報》就把三星的各部門拆解,與Nokia、 Sony、 Intel一一對照。
三星背後藏的是近二十年的戰略,現在是收成期,以期幹掉一切對手!在上游,三星掌握電子產品四成以上的關鍵零組件成本,如面板、記憶體、快閃憶體與電池等。在下游,三星深耕品牌與通路。在中國,三星的品牌價值是No.1,全球排名第19,價值180億美元。金融海嘯後,三星快速組合出平價設計感的產品,迎合「M型社會」庶民經濟的需求。譬如讓三星一炮而紅的LED電視( 筆者也在用),她只花了對手Sony一半不到的開發時間,用三分之一的價錢就推出,一出手,就吃下全球LED電視市場超過九成市佔有率。
韓國品牌如何在華內銷
韓國品牌在中國的內銷策略,已經徹底技術性擊倒日系品牌,中國消費者對韓系品牌的接受程度,也遠比日系品牌高。
從韓商的角度來看,環渤海一帶備受客戶喜愛。韓國企業一貫集中在環渤海一帶和東北三省。集中進入某個特定的地區,在了解市場情況、節省進入費用、資訊共用以及團體協商能力強化等方面可以取得積極的效果。但過於集中在某一地區,比較起優勢來,企業間的過度競爭和喪失其他地區成長性市場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當韓國企業熱中於某一地區的市場時,其他競爭國家的企業在中國市場全面展開業務,大大增加了韓國企業的機會成本。並且,中國政府將逐漸開放外國流通公司投資的地域限制,屆時各地的市場都將迅猛發展。
三星相機初期採用代銷的方式開拓業務,隨着產品知名度的提高,逐漸轉用經銷方式,最後實施地區代理總銷的體系,不斷提高流通渠道的高度。三星電子的案例中,只對批發流通階段直接經營,至於零售階段的下游流通,則由代理商來負責。LG電子通過設立銷售公司(各地區分公司)直接進行銷售,一直管理到最終的消費終端。LG電子通過這樣的流通結構突出強調與本地化經營策略的深入聯繫。LG認為,通過本地化經營她能積累與中國本土企業相同的比較優勢,而且這是必要的,亦即用當地的低廉生產成本。
中國消費者最喜愛進口商品,其次為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最後才是本土企業的產品。在韓國被認為是夕陽產業的紡織和服裝工業,很多都可以通過中國市場找到一條生存和成長之路。韓國中小廠商的資本、技術、人力和經營能力等具競爭力水平,不必做大規模的資本投入,並在當地也沒有很多競爭對手,市場又能快速增長的行業,例如服裝、餐飲、裝修和食品等。但他們進入市場與LG電子採取的生產、流通本地化策略一樣,也是成果顯著。
二戰後,韓國從來沒有一刻像今日與全世界靠得這麼近!這個不能不提總統李明博,他的「七四七」口號頗得民心:他要讓南韓每年經濟成長率達到7%、人均GDP 4萬美元,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他的經濟政策核心與走向,早已在宣誓就職的演說中說得一清二楚:
一、扮演好政府的角色:協助企業及尊重市場機能
- 政府應竭盡所能,協助企業發展。
- 政府無法做的事,交民間辦理。
- 企業為國富的泉源,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角。
二、再確認減稅必要性
- 為活絡投資與消費,應調降稅捐。
三、強調勞資關係改變的必要
- 勞資文化的自律性的改善是先進化的必要條件。
- 終止「鬥爭的時代」,邁向「合夥的時代」。
四、提升農林水產業競爭力
-市場開放是無法抵擋的時代潮流。
-應與尖端生產技術及流通服務經營互為結合。
五、強化創意產業競爭力
-強調文化也是一種產業。
-提升競爭力,奠定文化強國的基礎。
六、展望二、三十年後的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朝向未來之門。
-支持基礎科學,以及基本、巨大技術的研究發展。
-摸索建立產、官、學、研的研究發展合作體制。
七、強調國土改編的必要性
-將國土的結構改為未來導向型。
-海洋指向、廣域化是世界的趨勢。
-擬定因應未來生活樣式所須的空間活用方案。
-改善住宅政策,調降房屋稅,提升住宅普及率至115%。
八、強調《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重要性
-支持通過美韓FTA。
-加速與歐盟完成簽署FTA。
-主張與更多貿易夥伴簽署FTA。
什麼是CEO治國?這就是CEO治國,簡單扼要列明vision與mission,然後落實執行,韓人在各個領域己經成功佔領全球,根本不用起錨。
梁一葦
作者八十年代投身廣告界,曾自組TMC駿淩廣告公司。2000年轉投時裝零售業,舞台由香港伸延至大中華及東南亞,由年均營業額逾億的小品牌開始,一路做到數十億的大品牌,由十幾間門市一路開始,做到逾二千間店的內銷零售連鎖巨無霸,足跡遍布區內每個大中小、一二三四線城市。歷任六福珠寶、真維斯國際、聯泰企業等多間上市知名企業管理層。
三年前再下海, 入股Number 2 Limited(弍號有限公司),是香港知名零售行銷及品牌設計顧問,提供時尚品牌管理、零售策劃推廣、裝修建築工程、平面設計、店面及零售行銷、藝人及模特兒管理、網頁設計等服務;近十年已建成一個跨中、港、日本及泰國的創意聯盟,致力為區域性時尚品牌提供最尖端的零售行銷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