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蔡東豪專欄:只差一點點

蔡東豪專欄:只差一點點

有一類書我已不 看了,是預測一黨專政的中國將會走向崩潰的書。寫得不認真的,不屑看;寫得認真的,思路一般是參照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的理論:文化衝突代表着全球政治不穩的根源,而最大可能影響中國政治穩定的衝突,是中國社會階層的矛盾,具體一點,中產崛起代表着 對中國不穩的最大威脅。亨廷頓的文化衝突論萬試萬靈,例如阿拉伯之春對當權者的教訓,就是中產得到溫飽之後,進而要爭取其他精神目標,例如民主。當權者一 方面喜見中產形成,因為代表着經濟繁榮,另一方面擔心這群力爭上游的人會領導抗爭。亨廷頓的理論世界通行,唯獨在中國行不通,因為我睇死中國的中產抗爭不 起。

睇死中國中產抗爭不起

我不想花筆墨去探討中產的定義,因為中產的定義飄忽不定,問10個人會得出12個答案,可從收入、 職業、身心生活狀態等分界。遇到這些情況,我參考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Potter Stewart審理一宗淫褻案時,對淫褻的定義提出的辨證法──「I know it when I see it」。我相信我認得出中國中產是甚麼人,這些人對社會有甚麼追求。

中國中產散發着一種強烈氣 味,這種氣味可用「理性」兩個字來形容。中國中產無時無刻都像在告訴別人,他們是理性的,他們對社會、對自己願意負責任。這種對理性的執着,源自中產跟政 府定下的不明文契約:假如中產發揮其理性作風,扮演穩定社會一股力量,政府會確保中產成為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得益者。政府雖然沒有為中產度身訂做優惠政 策,但政府深明經濟高速增長的策略,中產一定最受惠,因此政府遵守契約不難,只要堅持經濟發展策略便可。

受惠經濟高增長中產變政府盟友

中 國中產也樂於繼續遵守契約,因為他們的的確確受惠,特別當他們察覺到中國社會的多元複雜,他們更覺得假如中產不緊守崗位,隨時會失去眼前的舒適和繁榮。中 產與其他階層處於自然的對立位置,他們很可能覺得自己活在一個零和遊戲中,社會資源很難分配公允,其他階層的得,等於中產的失。中國經濟開放30年,中產 的政治要求非但沒有變得進取,反而代表了社會中最保守的勢力。每當政府遇到關於社會穩定的問題,最可靠的盟友就是中產,這個關係牢不可破,因為它是建基於 一個清清楚楚「雙贏」的契約。

近期中國傳媒不時報道關於中產的緊張和不安,「被中產」、「中產之殤」等標題頻頻在主流傳媒出現,背景大都跟 中產的居住情況有關。高鐵事件喚起部份中產,政府管治的問題,是否嚴重到中產要發聲的地步。然而,我認為這些報道起不了作用,中產在以前、現在、將來都反 叛不起。不要扯到社會改變的進步力量這麼遠,即使是文化或其他軟實力,中產都不成氣候,乏力擔當領導者的角色。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無敵防火牆成功阻截資訊流通

第一、「防火牆」真的有效。這些年來我聽過無數次,當中有外國人、有香港人,皆以肯定語氣指出,紙包不住火,互聯網無邊界,中國政府的防火牆擋不住中國人接觸世界的慾望。我宣佈防火牆對資訊流通的戰果,防火牆勝,是大勝。

互 聯網科技日益進步,非但沒有削弱防火牆的功能,反而被中國政府利用,發展更新的防火牆技術,令防火牆變得更堅固。一個長時間的愚民政策,原來影響可以很 大。外國人和香港人接觸到的中國人,難免是跟外界社會接觸最多的一群,這群人欠缺代表性。我跟內地人交談,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們知道這麼多這麼深,而是他 們知道這麼少這麼淺。

最令人氣餒的是,防火牆將來會變得越來越堅固,原因不單止是科技進步,而是中國政府越來越具自信。我相信中國政府現在 後悔,早年曾聽從諫言,要注重甚麼軟實力,談甚麼開放自由,跟國際接軌,無端大開中門,惹來不必要麻煩。事實證明大國崛起是世界爭相擁抱的事實,洋鬼子骨 子裏最想賺錢,站着跪着不管。囚禁國際知名異見分子會打擊中國國際形象?真的嗎?外國公司好像沒停止過來中國討生意,外國人傾生意的時候半句沒提起甚麼國 際形象。中國人可不可以沒有Google、Facebook?當然可以,現在就是沒有。

這一代中產在防火牆中長大,下一代中產會在更堅固的防火牆中成長,這環境窒礙所有凝聚社會的力量,因此中產反叛不起。

政府決策效率高予中產希望

第 二、中國政府做得稱職。中國政府最令人讚嘆的地方,是它能夠在短時間內作出重要的決定,而且從往績看,作出的決定英明居多。金融海嘯中,中國經濟相對比較 上穩定,為疲弱的全球經濟起了穩定作用。然而,中國經濟之所以穩定不是必然的,是中國政府在海嘯前後作出統一決定,而且在短時間有效地執行。其他國家只能 羡慕中國政府下重大決定的效率,不是他們不懂得怎樣做,而是他們懂得怎樣做也沒法做得到。

中國政府一黨專政的特點,是政府不是高高在上,不 理民意的皇帝。政府時時刻刻覺得要向人民負一定的責任,要緊貼市民的訴求,而政府最關照的一群是中產。過去幾年,中國政府的首要口號是維穩,針對的對象就 是中產。中國政府深明中產對社會種種問題時有不安的感覺,但多種不安之中,民粹主義抬頭,製造社會階級衝突的風險,中產的恐慌最大。中產作為中國經濟開放 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必定會攜手跟政府維穩。因此,穩定壓倒一切不單是政府的口號,更是中產覺得合情合理的國策。

第三、中國經濟會繼續向好。 要關照中產,中國政府要做的其實不用太多,一招便可以──經濟好,中產好。經濟原來是靈丹,可解決無數問題,包括複雜的政治問題,只要經濟好,人民覺得自 己富有一點,心情好一點,萬事有商量。更重要的是,經濟好的話,人民覺得政府在其他領域雖做得未夠好,但經濟搞得有活力,政府總算有點交代,自己即使未能 立即直接得益,亦是遲早的事,環境好自己始終有個希望。經濟好,人民抱怨指數較低,社會更和諧。

我看不到中國經濟在不久未來有大逆轉的危 機,中國中產或者會繼續埋怨廚房太細、車款轉得不夠快,但這群人安於現狀,思想保守至極。阿拉伯之春對中國中產來說,是遙遠的事,當故事聽,這故事經過防 火牆的過濾,變成了中產引以為戒的反面教材。亨廷頓的衝突論差一點成為普世價值,就是差了中國的中產。

蔡東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