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以創新求超越─華晨汽車「十一五」發展紀實

以創新求超越─華晨汽車「十一五」發展紀實










2010 年11 月21 日, 「中國企業創新論壇2010 年年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圓滿落下帷幕。鮮花和掌聲把人民大會堂裝點得熱鬧非凡,華晨汽車集團成為當天會議上的明星:華晨汽車集團榮獲「2010 年度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同時,董事長祁玉民憑藉在企業創新和發展中的突出貢獻,榮獲「2010中國企業創新十大年度人物」稱號。創新大獎,是對華晨汽車「十一五」驕人業績的最好褒獎。



2010 年末,又從華晨汽車傳來令人振奮的一系列喜訊:產銷指標再創新高。僅在「十一五」收官之年,華晨即實現整車銷售50.1 萬輛,同比增長44%;實現發動機銷售56.4 萬台, 同比增長63% ; 銷售收入651.9 億元, 同比增長34.5%;實現利稅64.4 億元,同比增長24.6%。



「十一五」期間,集團整車、發動機年銷量從2005 年的12.26 萬輛、18.25 萬台提升到2010 年的50.1 萬輛、56.4 萬台,分別同比增長了308%、209%;五年間,實現整車銷售165 萬輛,銷售收入2305.8 億元、稅金總額264.4 億元,分別是「十一五」前21 年總和的160%、213%和275%。



研發創新收效顯著。「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產品開發資金26.9 億元,啟動整車開發及改型類項目43 項,實現批量生產28 項;啟動發動機開發及匹配類項目51 項,實現批量生產48 項。到「十一五」末,集團公司已形成包括客車、轎車、卡車的12 個整車產品平台和8 個發動機產品平台。五年間共獲得專利權361 件(其中國際專利97 件)。至此,華晨汽車已累計獲授權專利468 件。



產能擴張異軍突起。「十一五」期間,累計投入技改擴建資金75.6 億元,整體布局南北兩大產業基地,使產能規模迅速提高。通過整車舊線改造、綿陽新晨發動機搬遷擴建、新建A 級車生產線、新建專用車基地以及深入開展合資合作等有效措施,年生產能力從「十五」末期的33 萬輛整車、45萬台發動機,提升到目前的63 萬輛整車(不含在建產能42 萬輛)、85 萬台發動機的年生產能力,提升率高達91%和89%。



品牌建設成績斐然。華晨汽車旗下的轎車品牌「中華」、商用車品牌「金杯」以及合資品牌「華晨寶馬」均已獲得馳名商標認定及市場認可。華晨汽車也成為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轎車、輕型客車和卡車馳名商標的整車企業。



資本運作碩果纍纍。「十一五」期間,特別是2009 年初,在金融危機仍在惡化、企業自身家底較弱的困難情況下,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冷靜分析、果斷決策,通過華晨中國在香港進行股市資本運作,使國有資產大幅增值,實現國有資產市值增加近100 億元。5 年間,集團及所屬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累計融資35 億元,並為以後再融資打下良好基礎。



合資合作再上台階。與寶馬的合資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完成一期3 萬輛設計產能並通過改造擴能達到8 萬輛生產能力的基礎上,華晨寶馬二期建設已全面展開,預計到「十二五」末將形成20 萬輛到30 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實現銷售收入達800 億元到1000 億元。屆時,華晨寶馬將成為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豪華轎車生產企業。



運行質量明顯改善。一方面,華晨在科學管理、節約成本上狠下工夫, 「十一五」期間,累計降成本50 億元;另一方面,華晨積極、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51 億元,其中,按期償還境外到期債務2.2 億美元,清理銀行欠貸等歷史債務15.8 億元, 企業歷史包袱進一步減輕, 資產、財務狀況逐步好轉; 其次, 華晨積極擴大集團規模, 提升邊際利潤,形成資產119億元, 企業資產總額由2005 年的258億元增至410 億元,增幅高達59%。



體系建設飛速發展。



通過擴容、優化網絡布局,華晨汽車旗下中華轎車及金杯客車品牌銷售服務網點超過2000 家,是「十五」末期的3 倍,全國零部件配套企業已穩定發展到439 家;5 年間,華晨汽車有效拉動了省內配套企業240 家,就業人數超過13 萬人,供貨總額370 億元,拉動省內地方就業近20 萬人次。



職工面貌煥然一新。「十一五」末,全集團年人均收入由「十五」末期的2.57 萬元增加到4.6 萬元,增幅高達79%;通過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採取多種方式自籌資金推進解決工業公司歷史遺留問題,其間共安置職工713 人,支付安置資金5013 萬元,支付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繳納保險、採暖等費用1.5 億元。廠區進行全面綠化和整體翻修,職工食堂環境翻新,車間免費增設員工休息間食,一系列措施使華晨汽車的職工從5 年前人心渙散、頻繁離職到今天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員工精神面貌和工作熱情有了質的轉變和飛躍。



華晨新時代



面對今天華晨取得的輝煌,沒有人會忘記,5 年前華晨汽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2005年,華晨汽車上空一片愁雲慘霧:中華轎車月銷量只有175 輛;企業負面新聞不斷,高層管理者頻繁變動,人才流失嚴重;產品結構單一,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混亂,產品美譽度降到最低谷;華晨汽車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資金鏈幾近斷裂,企業瀕臨破產邊緣……



5 年多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從衰敗到輝煌,華晨汽車的命運從2005 年下半年開始奇般地逆轉。從當年不折不扣的「生存型」企業,脫胎換骨,成為「發展型」中堅力量;由遼寧省的「問題」和「包袱」,轉變為支撐遼寧省汽車產業發展的「頂樑柱」、遼寧省屬企業中銷售收入最大的企業和全省納稅大戶,以及中國自主品牌的主力軍──華晨汽車如鳳凰涅槃般實現了企業的華麗轉身。一個陷入危機的企業是如何躋身全國產銷企業前十強?華晨汽車的重生為中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外汽車市場競爭,華晨汽車的路要如何堅實的走下去?帶好奇和疑問,筆者走進了華晨汽車,去掀開它成長背後的傳奇故事……



走進華晨的時候剛好是深秋,廠區內滿眼錯落有致的樹木在五顏六色的秋葉襯托下,如同走進了一幅畫裡。剛到華晨,工作人員就興致勃勃的安排筆者參觀了讓員工引以為豪的中華、金杯、華晨寶馬以及發動機生產線,忙碌的生產現場、先進的工藝設備、整潔的工作環境、熱情而充滿朝氣的員工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拍照留念,筆者在中華塗裝車間多停留了一刻,車間內穿梭的工作車輛和忙碌的身影中,一名個頭兒極高的男工人闖入了眼簾,他正在給剛剛來上班交接的同事講解工作特殊事項,藉他們結束交流的片刻時間,我們有了小段攀談。他叫張曉峰,從2004 年畢業來到華晨中華車間工作,到今年已經整6 年的時間。回憶起以往的時光,張曉峰既感到激情澎湃又感到不可思議: 「6 年前我來到華晨,當時以為找到了一個鐵飯碗,誰知道才過了一年,企業效益就越來越差,一個月能停產半個月。到後來,甚至連基本工資都快成問題了。」直到今天,張曉峰回憶那段灰暗的歲月,依舊忍不住的唏噓: 「現在好呀,企業效益好了,咱們工資自然也就多了,獎金發的也更多了。今年8 月,剛剛又給我們漲了工資!而且,上班時間還給提供免費『間食』——牛奶和麵包。不光這些,如果有員工過生日, 單位還準備特別的『生日午餐』,讓壽星可以去專門的員工『生日餐廳』就餐。雖說一頓飯沒多少錢,但讓我們感到非常溫暖,知道單位還想我們、惦記我們。」張曉峰興奮地說。



正如張曉峰這樣的普通員工所感受的那樣,2006 年以前,華晨汽車曾有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日子,用「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瀕臨絕境」來形容也毫不為過。作為遼寧省汽車產業的龍頭,華晨汽車承載振興遼寧汽車工業的重大使命。看它在生死線上掙扎,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多次到華晨汽車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為企業號脈診斷,幫助企業破解生存發展難題。最終,省委省政府做出超常舉措:2005年5 月,以副省長劉國強為組長的遼寧省政府工作組正式進駐華晨,針對產品銷售不暢、經營業績嚴重下滑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研究,採取一系列果斷有效措施,穩定了局勢,華晨汽車的下滑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並開始出現轉機。同年12 月,為了使華晨汽車盡快走上長期穩定發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果斷調整了華晨汽車的領導班子,時任大連市副市長的祁玉民臨危受命,走進華晨汽車的大門,擔任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總裁、黨組書記職務。從那一刻開始,祁玉民與華晨汽車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華晨汽車的新時代從2005 年下半年開啟。



Though 1114.HK drop a lot these days but as long as the growth rate of Luxurious Car in China keeping rising, I believe market will in one day realized the potential of 1114.HK.

A over 20PE is a high one for a normal Automobile stock, but for an stock with over 30% potential growth rate in the coming 2 years, it is quite norm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