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陶冬論勢 外圍經濟篇 最大憂慮乃美經濟已放緩

陶冬論勢
外圍經濟篇 最大憂慮乃美經濟已放緩
在9月20、21日召開的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儲局主席伯南克宣布推出「扭曲操作」,即「買長沽短」的置換國債決定,加上聲明稱經濟 下行風險顯著,市場憂慮措施不足以提振經濟,拖累亞太區股市全?下挫。加上?豐(00005)公布的9月中國PMI從8月份的49.9顯著下降至 49.4,為繼8月份意外回升後重拾跌勢,引發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同時,外圍對全球經濟衰退憂慮擴散,令投資者信心頓失。在投資風險與日俱增 下,投資者該如何自處?
過去兩個月,港股跌了近5,000點,都說美國主權債務評級被降是罪魁禍首, 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接受訪問時表示:「我認為,8月份股市下跌,並非標普降級美債所致。評級機構與政府債務的關係,相當於美食家和 餐廳的關係。美食家可能對於餐廳的客流量或有少少影響,但不會影響到這家餐廳的食品、服務的素質。評級機構是鏡子,不會對主體產生甚?影響。更具有諷刺意 義的是,美債被降級後,美國債市走出了一個近年罕見的牛市。」
所以陶冬堅信,美國不存在債務危機,因為美元是儲備貨幣,山姆大叔沒有錢還的時候,可印錢,問題是,它還值多少錢。現時美國的問題是經濟增長放緩,因此並 不存在甚麼美債爆煲。他說:「現時美國經濟需要的,並非為經濟強行注入興奮劑;相反量化寬鬆造成人們對經濟不切實際地樂觀。」這與實體經濟復甦之間出現落 差,這落差才是引發股災的罪魁禍首。他強調:「量化寬鬆令熱錢流入新興市場,一旦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將有危機。」
美復甦受樓市及就業拖累
他認為,若撇除其他因素單獨看美國經濟,美國經濟實際上較去年好,所以縱使當前環球風險像是每日俱增,但他並不是對美國沒有信心。他說:「美國中小企業今 年請人的數字較去年多,銀行貸款也從負數進入正增長。只是經濟改善慢過歷史上其他多次衰退,在百年一遇的大危機過後,復甦很難強勁!」
他分析指,美國復甦主要受兩大市場疲軟所拖累,分別是房地產及就業市場。陶冬說:「首先,銀行業遭到重創,不借錢出來,作為經濟砥柱的房地產無法復甦,那 麼,經濟其他部分復甦一定非常緩慢。第二、就業市場方面,實際上商業、金融業、零售、醫療?生都在復甦。沒復甦的是製造業及建築業的就業,因為製造業的後 面是汽車業,建築業後面是房地產業,兩者皆屬結構性問題,我認為,即使推QE3也難真正解決問題。」
問題是,政治家們卻早已失去了等待經濟緩慢自然復甦的耐心。他說:「全球政府搞了一輪財政刺激,都負債纍纍。然後所有的央行都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如果 QE1是為拯救金融業,QE2則是不折不扣的興奮劑。治標不治本,QE2注定失敗,其所不能夠拯救的是就業問題;若推QE3,相信亦都束手無策。短期內, 美國失業率或可從9%回落到8%,但回落到7%至6%的可能性極低。」
意大利可自救希臘定爆煲
陶冬坦言,相較美國的緩慢復甦,歐洲的問題更加嚴重。周二(20日),標普調低意大利主權評級,再度引發市場對歐元區骨牌效應的擔心。他回應說:「歐債問 題,短期是無法解決的,每隔3、4年就會出現階段性震盪。」歐洲最終是不會發歐債救希臘,因為會將德國、法國等大國主權信用與希臘綁在一起,所以歐洲打救 希臘可說是三心兩意。「希臘恐怕沒有能力靠自身之力,從債務絕境中解脫出來,違約只是時間問題。但是為?自身的利益和歐元的穩定,歐洲領袖對希臘不得不 救,至少要拖到其他歐豬的債務情?有所好轉。」
陶冬續指:「希臘最終一定會違約。歐洲整體債務水平低於美國,但其短板效應非常明顯。木桶的水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希臘。希臘兩年期國債利息超過80%,已然無力償還,大國貼錢也貼進無底洞,違約只是時間問題。」
但他認為,意大利則有能力自救。他說:「意大利問題在於增長,若其增長速度快過債務的積累速度,淨債務降低仍可自救。」他認為︰「意大利債務成本一定要壓在4%以下,中期才可能令GDP增長,加上通脹也維持在4%上下,希望稅收也跟隨經濟一起增長。」
他指摘歐洲領袖在這場危機中表現出「極具創意的愚蠢」,「原本可以以500億歐元救活的希臘,現在卻傳染到第二、第三個爛蘋果。意大利債務有1.5萬億歐元,如果再出事,歐債問題就沒得救。」
除了希臘會違約被踢出歐元區外,歐債危機仍有另外兩種可能:歐元區解體,或歐洲銀行危機。「德國、法國等或一起退出歐元區,長遠歐元區解體無可避免,但5 到10年之後才會發生。殺傷力最大的另一種可能,是出現一個違約後,歐債危機演變成歐洲銀行危機。」他認為,這或重演雷曼倒閉事件。雖然歐債數量遠超過雷 曼,但銀行體系和市場槓桿沒雷曼高,預計其爆炸力及全球災難影響力不及雷曼。
量化寬鬆釀新興市場危機
陶冬指,對經濟復甦無補於事的QE2,把市場價格炒上去了。他說:「人為的製造出債市的牛市,令10年期美債利息跌破2厘。資金成本低令各種勢力增加槓桿 去買風險資產,催生商品、股市的牛市。接?,股市暴跌,經濟復甦本來就緩慢,但市場在QE2之下,卻出現了不切實際的樂觀。」現時,在美國復甦緩慢,歐洲 又問題不斷,資金流向何方?他給出答案——新興市場。
「美國製造出那麼多的流動性,其銀行中介功能又壞死,令資金只能流入國債市場及新興市場。加上美國歐洲都在去槓桿化(Deleverage),熱錢早已流入新興市場。」
他解釋︰「無論2009年中國的財政4萬億元人民幣,還是現在的民間高利貸,或者是印度拼命的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以及當下巴西海邊上比美國還貴的小屋,都是新興市場流動性增加的體現。」
如果說早前股市的暴跌可以被看做前車之鑑,那麼新興市場的蓬勃是否也只是危機前的短暫光明?他以九十年代初的日本舉例,指日本將大量流動性帶到東南亞投資 基礎設施。當日資撤出,就造成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他提醒:「這場危機起於美國的槓桿爆煲,接下來是歐洲,最後是新興市場。今天新興市場的流動性 愈高,美國聯儲局退出的時候,就摔得愈重。」
中國篇 內地經濟數年內「慢增長」
瑞信剛調低了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8.7%和8.5%降至8.6%和8.2%,由下調幅度看,明年經濟似乎並不樂觀,但陶冬重申不是看淡中國經 濟,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經濟增速仍在前列。他說:「事實上,中國的投資和工業生產在放緩,但由於工資上升和減稅措施,令消費繼續擴張。雖然消費不能讓經濟 回復雙位數增長,若看按年趨勢,中國經濟增長將介乎8.5%至8.8%,中央領導人關注的月度數字,當中零售數據令人鼓舞,工業生產放慢,但看來仍相當穩 健,固定投資增速減少,仍有20%增長,哪裏有危機?」
金融中介功能嚴重弱化
他認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再是通脹,甚至不再是增長放緩,而是銀行體系的金融中介功能嚴重弱化和經濟的去實業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貨幣政策出現放 鬆,經濟也很難回到雙位數增長。他的錦囊是「不要預言通脹何時見頂、不要預言經濟何時觸底、不要預言貨幣政策何時放鬆」。
他指,中國經歷了幾年高速增長,經濟正步入「慢增長」周期,根據過往經驗,慢增長周期往往歷時數年之久。從七十年代至今的經濟周期圖(見右頁圖),可見中 國先後出現3次強勁增長周期,其經濟增長均達10%以上,且歷時5至6年;值得注意是,3次強勁增長背景後都有一些利好因素支持。以七十年代的周期為例, 主要受惠於農村改革和鄉鎮企業的崛起,而上一次周期則因中國加入世貿和房地產興旺所致。
不過經濟高速增長後,通常有一段放緩時期,經濟增長回落至10%以下,他叫這段時間做「慢增長」周期。「現階段我看不到任何新的利好因素,其實每次超級增 長中間,都有一段回落期,歷時不是幾個月,而是幾年,通常伴隨?經濟的轉型,我覺得現時正處於其中一個經濟轉型期。」他說。
陶冬指,由於過往貨幣政策側重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一定程度已經對銀行體系帶來一些扭曲,令銀行體系的資金相當緊張,相反銀行外的流動性卻得不到控制,同時市場利率完全跟政策利率脫節,故造成了金融業的亂象。
「許多人說,現在中國貨幣政策很緊,真的嗎?假設雷曼倒閉前是處於一個正常水平,新增貸款和貨幣供應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今年上半年的數字都高 於雷曼倒閉前的水平,真的很緊嗎?今天的息口也明顯低於雷曼倒閉前;只有存款準備金率和銀行同業拆息較高,這反映出銀行體系內的資金緊絀,但當你走出銀 行,社會充斥?投機的資金。」
瑞信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廣義貨幣供應(M2)佔GDP比重為182.1%,雷曼倒閉前為152.7%,而1年期貸款利率,今年6月為6.31%,雷曼倒閉前則為7.47%。為何外界感覺市場如此「水緊」?
企業寧願放貸不務正業
陶冬指,由於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導致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周轉速度和效率下降,資金亦無法通過銀行有效配置到實質經濟。
「當有100元儲入銀行,當中便有20%被鎖進央行的準備金帳戶,不能動;第二個20%借給了地方政府,第三個20%注入了信託基金,由於央行限制貸款額 度,所以銀行以投資名義進入房地產項目,資金又鎖死了,動彈不得,銀行再將第四個20%借給大型國企,但國企並沒有很多新投資項目,國企把錢留在帳戶,只 有最後的20%存款由銀行支配。若一個人的肺部失去五分四功能,他又可以跑得多快呢?這正是銀行今天存在的問題,銀行的中介人功能在減弱,結果實體經濟相 當缺水,但投機的資金卻不缺。」
其次是經濟的去實業化,不單民企不再投資實業,連坐擁巨資的國企,寧可從事放貸業務,也不投資本業,結果形成產業空洞化,令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間失衡。 「2010年民企都不投資了,企業家都成了創投基金的投資者;2011年不僅民企不投資,國企也不投資了,國企全去放高利貸了,這種經濟的去實業化,以至 銀行金融中介功能的喪失,令中國經濟短期內難以出現強勁反彈。」
雖然歐美經濟並不明朗,中國本身亦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但他看不到中國有硬?陸的機會,正如他說的「不要預言貨幣政策何時轉鬆」,反而貨幣環境正常化才是未來若干年的主調,包括調高利率和?率,並收回過剩的流動性。
內地通脹已於6.5%見頂
他說:「除非經濟出現急速惡化,經濟增長跌至6%以下,就業問題導致社會不穩定,否則不覺得今年的貨幣政策會放鬆,或有財政刺激措施出台。中央會接受經濟 增長在7%,通脹在5%以下,但若通脹在5%以上,試問貨幣政策怎會改變?我覺得內地通脹在6.5%已見頂,這是因去年的基數效應,你看豬肉和蔬菜價格按 月還在上升,工資上升的預期同樣增加,我的看法是,這個周期的頂部在6.5%,但通脹很大機會維持在5%至6%的水平,對人行來說,這不是好消息,因為利 率上調了,通脹卻未見回落,進行利息正常化仍有很長一段日子。」
他預計未來3至5年利率正常化事在必行,人行將加息150點子;換言之,1年期存款利率會由3.5厘升至5厘。
陶冬並不預測股市走勢,按他的說法,貨幣政策已連續擴張了8年,2011年僅是收縮的開始,瑞信預測中國今明兩年的M2增長將逐年減少,分別為16.2% 和15%。值得注意是,一向以來M2增長跟A股的關連性頗高,好像2004年至2007年中國M2增長便由14.6%增至16.7%,期間A股展開漫長升 浪;2009年M2更有27.6%的增長,當年A股升逾80%,然而2010年增速降至19.7%,股市馬上表現不濟,成了區內最差的股市;換言之,貨幣 環境正常化很有可能不利A股,以至港股的表現。
中國股市難有表現,樓市又怎樣?中國樓價高踞不下,皆因流動性過剩和利率偏低,讓內地居民不得不謀資金出路,買樓成了保值手段。陶冬指,當貨幣政策回歸常態,連溫州商人和山西煤老闆開始手緊時,中國樓價將難逃一跌,只是下跌速度會較緩慢。
內房約有15%下調空間
他解釋︰「目前住宅庫存相當於11個月的銷售量,我相信今年底還會升至15個月,接近2008年的水平,但問題是,現時的槓桿水平遠低於當時,大型發展商已透過發債、申請上市或配售股份集資,她們雖遇到資金緊張,但未到絕望的地步。」
他預計,被視為傳統旺季的「金九銀十」,發展商會將減價促銷,令成交量有輕微增加,但並不代表樓市調整已結束。「中國樓價有10%至15%的下調空間,我不相信未來12個月樓價會出現大幅度調整,長?來說,樓價會有顯著回落,但不是現在。」他說。
香港樓市已見頂
上周五,?豐宣布自周一起,其H按利率提升至H加2.3厘至2.7厘,隨後中銀、花旗等一眾銀行皆有提升按揭利率的舉動。早在今年6月,已撰文表示︰「不 買樓了。」的陶冬,仍保持自己的觀點。他認為:「6月?豐大幅上調H按利率,已是香港樓市由盛至衰的分水嶺。這次再加,暫時租金回報仍好過按揭成本。但在 銀行有其他放貸渠道、風險意識亦有所加強下,按揭利率會進一步上漲。不排除仍或有小陽春,但香港樓市已見頂。」在香港通脹無法放緩,持續負利率的情況下, 樓市短期不會大跌,卻如溫水煮青蛙,會慢慢跌,直到青蛙死掉。「當中國流動性逐漸正常化,內地房價出現大規模調整,加上美國的流動性退出時。3、5年後, 香港房價會有一次大幅度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