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劉國傑觀點

過去數年一直看好本港樓市的他,直指目前樓市已升得太多,值博率不高,相對之下他寧願投資地產股。本刊列出他倆最新觀點之餘,亦嘗試鑑古知今,剖析劉國傑在這大半年來看法的準繩度。

大市下半年仍然謹慎

劉國傑觀點

去年底已預計今年股市不太樂觀的劉國傑,對於今年下半年的走勢仍表示擔憂,指風險不少,「西方政府有太多債務,美國又要提高1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中?來說對股市還是有問題。」

即使恒指處於22000點水平,市盈率估值僅約11.7倍,亦無法說服他成為大好友,原因是他認為股市跌得並不夠多。「股市其實沒有怎樣跌過,(上半年) 多數是橫行狀態,我個人認為這是量化寬鬆(QE)之故,市場上的流動資金太多,但在高通脹下,投資現金或買國債都不是好選擇。」

冼全強觀點

通脹升溫,冼全強認為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延續好一段時間。「加息可限制投資衝動,例如過去幾年有大量的鐵路、公路投資,是否一定可賺取回報?我想未必。」

他指,「加息有助整體經濟健康,遏止多餘資金湧去炒樓、炒畫、炒金。然而中國的加息步伐難以像印度般進取,始終中國仍未是自由市場,一旦加息太急,會增加中西部城市的利息支出,而本來享有低借貸成本的國企,融資能力亦會被削弱,甚至有可能造成新一輪不良貸款。」

他續說,中央在收緊銀根之餘,對上述情況都要有所兼顧,因此當局應該會一步一步觀察,慢慢提升息口的同時亦要照顧某些行業,提供稅務及貸款優惠。

解構

上半年市況符合預期

去年接受本刊專訪時,劉國傑指通脹在中、港兩地已明顯發揮威力,企業投資回報降低,同時IPO數目過多,在在暗示大市將出現調整。當時他指,市場對緊縮政策持有戒心,若要股價全面反映,則大市可能向下調整,因此對來年基金回報並無過高期望。

年初至今恒指橫行,上半年微跌2.7%,反映他的預測正確。面對波動市況,冼全強指出,他們將比以往更加重視個別公司質素,並致力發掘行業龍頭股。「中國 轉型是長?機會,未來510年中國經濟模式跟現在肯定不一樣。近年中國主要是『大幹、快上』,但這是不足夠的,未來要增加核心競爭力。」此外,他們亦注 意公司的研發投入、品牌建立等。「這些舉動不會在短期就彰顯成效,但長遠對公司發展很有用。」

----------------------------------

內銀股難再跑贏大市

劉國傑觀點

中國爆出地方債務風波,令到本來已經持輕銀行股的劉國傑更加小心,更指內地銀不算特別便宜。即使目前內銀股普遍PE不足10倍,劉國傑仍不太感興趣。「壞消息公布前,內銀股估值已低沉,消息後亦沒有大挫,但地方債或會導致不良貸款,影響盈利。」

他指︰「我不否認,內銀股股價確是不貴,然而內銀股的總體規模目前佔中國股市已達40%,參照其他國家,例如美國、英國、泰國等股市的歷史發展,40%的比重往往已達歷史高峰;正如從前中移動(00941)亦曾佔大市七成,後來其重要性也漸漸減退。」

換言之,劉國傑認為內銀股難以再跑贏大市及經濟。「我認為不應該買太多內銀股。」不過他笑指,內銀股前景雖不算特別標青,但中國的銀行不致像外間一些說法般會崩潰或爆煲。「若中國銀行業崩潰,根本就不應買中國基金。」

冼全強觀點

跟劉國傑一 樣,冼全強亦擔心地方債務會拖累內銀股的前景。「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銀行大量放貸,風險控制可能真的沒有做好。有一些地方債是沒有現金支持的,純是 靠地方政府的承諾,雖然大家都明白這是由於當年政府的保八壓力,但下一步該由誰人買單?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銀行之間如何磋商,仍然不明朗。」冼全強指, 目前銀行的賺錢方式依賴政府關係,一旦市場化後對銀行利潤有何影響,還是未知之數。而且大型內銀股很少涉足中小企借貸,「但中小企才是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 的一群,成長能力又高,令錯失中小企業務的銀行缺乏盈利增長動力。」

解構

持有建行拖累回報

去年劉國傑指自己對內銀股小心謹慎,但基於估值理由,有趁低吸納建設銀行(00939),至去年10月底佔基金倉3.6%,「內銀股股價低殘,下行風險將較消費股低。」

然而受到地方債消息影響,建行年初至今跌幅為12.9%,遠超六行平均7.5%的跌幅,拖累了組合的回報。

不過建行及招行的佔比跟去年底仍相若,兩者共佔中國增長基金約7%,並且繼續持輕其他內銀股,絕少沾手工商銀行(01398)及交通銀行(03328),而在中國核心基金中,銀行股佔比更只有4%,風格有異於其他中國基金。

----------------------------------

地產股買地產股好過買樓

劉國傑觀點

過去45年劉國傑甚為看好本港的地產股,他指在負利率下,香港樓價升到令人難以致信的地步,但如今他們的立場已開始轉變。

「因為樓價真的升了很多。樓價會不會一直升上去?可能會。當樓價不貴時買入,叫做投資,但樓價已升到這樣,再繼續看好就成了投機。」

他貫徹其保守的口脗,指在政府出手干預後,大家由住宅轉炒商廈。然而目前香港10年政府債券的債息只得2.7厘左右,雖然今年聯儲局加息機會甚微,但息口不會永遠不加的,屆時樓市就會有風險。

「因此我們減持了一點地產股,然而相對買樓,我還是寧願買地產股,始終地產股的升幅一直落後於樓價升幅,估值一點也不貴。而且近期亦有Insider Buying(內幕人士買入),這對市場來說是正面訊息。」

據聯交所資料顯示,李嘉誠於6月數度增持長江實業(00001),涉資共約7,025萬元。另外,新鴻基地產(00016)大股東郭氏家族近月亦花逾9.7億元增持,足見本地大孖沙對前景本為樂觀。

劉國傑甚為看重大股東動向,「沒有人夠大股東熟識公司前景,所以具參考價值,事實上我們一直都看好長實。」在其基金月報中,他們表示看好長實,是因其財政狀況強勁,擁有強大的產品渠道,以及透過和記黃埔(00013)分散投資於多類業務。

「當然凡事有例外,有時Insider買完,股價也可以照樣下挫三、四成,聯邦制藥(03933)便是一例。」他笑說。

解構

通脹升溫押重領匯

去年底,劉國傑曾指中國通脹升溫,買收租股有利可圖,點名看好領匯房產基金(00823)。截至去年10月底,領匯便佔香港增長基金的2.8%,列第四大持股,他更揚言,若要投資香港,就一定要買地產股。

今年以來領匯走勢頗佳,年初至今升約14%,另外兼有4厘多派息,確是不錯的抗通脹工具,更帶動香港增長基金今年成績力保正數。目前首域的母公司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仍持有1.54億股的領匯,是該Reit的大股東之一。

另外,劉國傑亦 長期看好長實,截至5月底,長實位列香港增長基金的首位,佔5.8%。長實今年股價一度衝上130元水平,然而在港府推出一連串的打擊樓市行動後,加上復 建居屋呼聲日高,拖累地產股價開始偏軟,長實今年以來跌約5.2%。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增長基金仍然持重地產股,當中長實、領匯及新加坡上市的怡和集 團,就合共佔逾12%

----------------------------------

消費股 估值過高繼續減持

冼全強觀點

即使上半年環球經濟形勢嚴峻,冼全強指他們的持股仍然無甚變動,來來去去都是那幾隻。

其實中國增長基金的周轉率只有25%左右,中電信(00728)、恒安國際(01044)、中海油(00883)、萬科(B股)及華潤創業(00291)均為多年愛股,反映基金經理對於每一隻持股都了解甚深,不輕易受市場波動左右。

「唯一可以說的是,我們正在減持消費品股票,這是由於消費股的估值頗高,我們惟有適時套利。同時通脹升溫,對消費股構成成本上漲的壓力,蠶食邊際利潤,但當然,我們仍保留一定份量的消費品股。」目前消費股仍是基金的重要板塊。

劉國傑觀點

以投資消費股聞名的劉國傑,指其團隊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於各類消費品的滲透率仍然甚低。

「中國人口佔全球20%,有些行業如鋼鐵及水泥的消費,佔全球需求可能逾30%,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基建貼合目前中國發展的需要。然而長遠來說,這些行業的佔比應該會慢慢回落。」

他指,相對之下,奶粉、紙尿片、運動鞋等的消費品,整體佔比仍消費不足,因此成為他們的長期投資主題。「中國很多行業是很散的,未來可能會有很多汰弱留強、行業整固,正如超級市場來說,香港只有兩間龍頭,然而內地就有很多間競爭,這是為甚麼我們一直都喜歡華潤創業。」

解構

增持百麗大減李寧

減持消費股的行動,其實早於去年底便展開,當時劉國傑指:「消費股的估值動輒要2030倍,大家覺得歐美表現不濟便蜂擁到亞洲,尤其是到消費股去。」去年9月,中國增長基金中的基本消費品及非必需消費品,合共佔總資產值36.4%,至10月時已減至32.7%,而到了今年5月底,更大減至29.7%

然而對於一些優質消費股,他仍照舊持重。例如內地紅酒股煙台張裕(B股,佔5.6%)長期在榜內,此外華潤及百麗國際(01880)仍是他的愛股。

當中百麗更是後來居上,持股由去年底的1.8%,增至目前的2.9%。百麗今年以來表現出色,大升24%。雖然劉國傑自稱喜歡華潤,但近期此股已被擯出10大持股名單,被減持的還有恒安。

不過劉國傑也有失手的時候,去年9月底,李寧(02331)比重仍佔中國增長基金3.3%,後來則慢慢消失於10大名單中。但翻查港交所資料,首域母公司於今年7月中才開始減持李寧,佔李寧股權由8.9%大幅減至5.8%

事實上,李寧今年以來飽受種種不利消息困擾,年初至今股價大挫42.8%,但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7月中才作出減持行動,無疑「減得太遲」,難損失。

----------------------------------

電訊股3G發展利電訊前景

冼全強觀點

中國增長基金中,電信股佔比不少,乍看以為基金作風保守,然而冼全強認為電訊股的增長前景不容忽視。他指:「我們最主要持有中國電信。一間好的營運商,在 發展中國家裡,前景可以很好。即使現時流動電話的滲透率已高達75%,但同時很多用家會將電話由2G升級至3G,由純粹的數據通話,擴大至上網及其他消費 服務,都會利好營運得當的電訊商。」

另外,他認為在政府支持下,全中國的電訊設施將要改善,「因此無論從營運商或基建商來看,優質的電訊商都可受惠。」

解構

低吸中電信獲利甚豐

2010年底首域開始趁低吸納電訊商,中國增長基金10大持股中便出現中電信及中國通信服務(00552)。當時劉國傑指:「大家都認為電訊、電力股沒有增長,不喜歡,但我覺得OK。」

由於中電信擁有CDMA技術,今年底有機會開始推售iPhone,為市場打了一枝強心針,年初至今其股價亦大升27%。劉國傑對於電訊股的信心始終如一,此板塊佔其基金倉8.5%,除了上述兩股之外,相信餘下的持倉是於去年底購入的中移動(00941)。

基金規模大 管理難度增

首域中國增長基金的名字響噹噹,表現出色,想要認購的投資者不計其數,目前基金的總資產48.5億美元,媲美本港另一隻以規模大見稱的富達中國焦點基金。

不過基金規模日大,亦增加了基金經理投資的難度,假如劉國傑看中某隻中小型股,但市值及股票流通量沒有那麼多,結果只能小注怡情,如大手買入又會令股票市場掀起風雲,這亦非他所想。訪問中劉國傑坦言管理基金有難度,限制增多、靈活度減少,惟有投資市值較大的股票。

令記者哭笑不得的是,劉國傑說要拒絕新的投資者。「我們已不想增加規模,很少賣廣告,即使一些國家主權基金想認購我們亦不接受,其實近幾年基金已不開放予機構投資者。這是以零售為主的基金,因進來的金額較小。」

「可是,隨?中國經濟發展並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少股票規模愈來愈大,比10年前已算改善,這是好事;銀行股、中移動的市值及流通量充足,讓投資者想要幾多買幾多,百麗都有200幾億美元市值,但同時有些股票的規模確是很小。」

話雖如此,劉國傑仍然很無奈,直指要買大型股票已是無法避免的事。在此,他亦不禁幽記者一默,笑說:「經濟日報(00423)便買不到了。」

----------------------------------

投資中國兩大要訣

1.行業整固留意龍頭股

在緊縮政策環境下,各行業都將會出現一場激烈的淘汰賽,冼全強指企業的營業現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將成為他們揀股的重要指標,有穩健資產負債表的公司,才可看高一?

「受緊縮政策影響,有些公司出現應收帳款(Accounts Receivable)的問題,本來購買原材料時可以先行記帳,但現在都要即時付款,下游公司的成本愈來愈高,難免影響盈利,所以我們預計,坐擁龐大現金流的公司就可以在行業整固中跑出。」

冼全強最希望能夠尋找到未來的行業龍頭股,「相對歐美來說,目前不少中國公司的市值仍然不大,但若我們相信中國在未來10年、20年會發展成龐大的經濟 體,這些公司理應可繼續壯大,成為中國甚至全球的行業龍頭。」他強調首域投資放眼長?,不少公司已持有了10年,從小企業變身成行業龍頭。

新地Vs萬科

談到行業整固時,劉國傑特別提到水泥股,「最近水泥炒到『飛天』,都是因為有併購概念,頭五大公司市佔率僅合共25%,但在其他地方,頭幾大的公司起碼佔市場50%70%,反映水泥業缺乏帶頭大哥。另外,零售行業目前也非常混亂,龍頭不是李寧,而是Nikeaddidas。」

他謂,行業分散、參與者競爭激烈,正正是中國的特色,舉個例,新鴻基地產(00016)與萬科分別是本港及內地的地產龍頭,何以前者的規模遠遠大過後者?「當然,隨?內地經濟發展,現在兩者的規模已經愈來愈接近,同時也反映了中國企業的增長潛力無限。」

2.放眼世界留意外資股

除了尋找行業龍頭,劉國傑指投資中國不應局限於只買H股、銀行股,「例如澳洲資源股的收入主要依賴中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他在中國增長基金中,亦持有過一些澳洲金礦股。

劉國傑認 為,在中國發展得最好的經營商,亦未必是中國公司。「中國市佔率最大的奢侈品牌肯定不是中國公司,而是LVMHPrada01913),食品股方面, 頂益(編按:現稱康師傅,00322)及旺旺(00151)都是台灣公司,肯德基及Pizza Hut的母公司YUM!則是美國公司。」他透露,目前的中國增長基金中,便持有YUM!。至去年底,YUM!佔組合1.47%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国际豪华车品牌在华呈现热销势头

24日,第八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闭幕,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一些国际豪华车品牌在华呈现热销势头。

今年上半年,售价在100万元以下的豪华轿车累计销量为19.7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2.9%,高于狭义乘用车市场9.5%的增速,也高于行业整体3.4%的增速,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为3.3%。

专家分析,经济的发展促进购买力提升以及较高通胀预期推动奢侈品消费是今年中国豪华车销售增长的原因之一。另外,刺激小排量汽车消费政策的全面退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豪华车消费;同时一线城市汽车市场步入换购期,选购更豪华的消费者在逐渐增多。

据了解,宝马在华上半年共销售121614辆,同比增长60.8%,不仅创造了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上全新的销售纪录,而且使宝马集团成为中国市场上发展最快的豪华汽车生产商。

同时,奔驰6月份在中国大陆地区共交付奔驰、smart、AMG及迈巴赫汽车16925辆,奔驰上半年在中国大陆地区销量总数超过95030辆,同比增长59%。

记者在汽博会现场看到,许多老百姓在购车之余,也来到汽车保养、零配件、美容等展台咨询及购买,汽车“后市场”一片热闹。

迪特律车美汇负责人张远航告诉记者,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美容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多。“我们是做汽车美容养护产品的,比如车打的蜡、内饰清洁、真皮养护的一些产品,车主也都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很有用的,汽博会能比平常卖的要好,每天能卖上一万块钱左右。”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喜欢购买省油、省空间的紧凑型车作为代步工具。长春市新海王瑞麒威麟4S店销售主管王明明说,紧凑型车以其油耗低、排量小、价格较低、购置税减半等优势,深受百姓的青睐。

另外,合资品牌中低排量轿车也很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朗逸、凯越、捷 达、桑塔纳、F3、夏利、科鲁兹、福克斯、悦动和宝来。上半年,上述10个品牌共销售110.25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前5名大部分都是合资品 牌轿车。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产汽车累计产销915.60万辆和932.52万辆,同比增长2.48%和3.35%。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Anthony Bolton: 'It's been a disappointing year'

Anthony Bolton: 'It's been a disappointing year' Last April Fidelity fund manager Anthony Bolton left UK investing for China. One year on and his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 fund has performed poorly. He answers our questions. Anthony Bolton Photo: JUSTIN THOMAS By Emma Wall Why has the fund performed so poorly? The last year has been very much a year of two halves. I was feeling that things were going well after the first six months and then the latter six were disappointing – and even more so the period since year end. The market background has been poor and I think that has hurt me in two ways. I have a lot of medium and smaller size stocks which tend to be more volatile than the market, and also the fund has gearing that increases the volatility. There have been some specific areas that have not done well. My put options on the Korean market and some of the US listed Chinese shares have also been disappointing –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identified at some of those companies and that has led investors to be wary of the whole area. I have 15pc of the fund exposed to that group. Having a low exposure to oil has also hurt me – as the Middle East problems obviously caused the oil price to rise. Will you be adjusting your holdings because of the last six months? I am pretty confident in the general approach. I said before the fund was launched that I think the drivers of Chinese growth are changing and the areas of future growth will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st. I've tried to focus on those areas which are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services orientated. I feel even more strongly that this is the case after the last year. My view is that Chinese stocks will go up. I would not have come out to Hong Kong if I didn't believe that. Obviously I will benefit from that when it happens. Any regrets? As a fund manager you always have regrets. If you get it right 60 per cent of the time you're doing well. You are always making mistakes. Certainly there are stocks that I would like not to have had. But that is not unique to the last 12 months. Related Articles Investment young guns who have star potential 26 Jun 2011 Asda staff net £3,000 as Sharesave scheme matures 21 Jun 2011 Seven shares for a dream investment portfolio 20 Jun 2011 JC Flowers offers a punt on property 20 Jun 2011 You are making bets, and one of the things I knew about China was that the stock risk, in terms of things such as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was higher that in the West. I knew it would be a challenge, but that is not a surprise. I am very much sticking to the broad strategy that I have had all along. One thing I have probably changed is the number of stocks I hold. If we talked before the launch I said I was going to have a more concentrated portfolio – around 60 stocks, but I have about 120 now. A more diverse list. That is partially because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ompanies, to build up confidence takes time. Partially I have changed my approach. The number will come down a bit, but I think my original thoughts were wrong, it's going to be higher than 60. Do you think people scrutinise the fund's performance more closely because it's you in charge? I don't feel victimised, but I knew there were high expectations of me coming over here. I strongly believe in the case for China – I put my own money in, Fidelity put their money in. I can see that there is disappointment in the fund and in China. The fact that there is so much caution around on China actually makes me feel happier, if everyone was thinking the same way I'd be worried. What do you say to investors whose money you have lost? I remain as optimistic as I was at the start about the medium term case for China. We are a two speed world, the problems in Europe support this. The euro problem will overhang Europe for a while. That will be a factor that leads funds to flow into China. We are not immune to the problems in Europe, but the growth in China will be greater than in Europe and it will become even more important in the future. You cannot predict what you can produce in the next year. But I do not yet see the market conditions that are typical for a peak in the market. At some stage that might be the case and then I will tone down my optimism. I think the very fact that people have been worried about certain things in China is a good thing as it means the bull market has further to go. How long until you can turn this around? I think anyone investing in equities should give it at least three years – but I'd say that about any environment.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上半年三大豪车品牌全球销量分析奔驰增长最慢

上半年三大豪车品牌全球销量分析 奔驰增长最慢

全球销量:奥迪超奔驰 宝马增速最高

全球前三大豪华车品牌过去5年始终保持为:宝马第一、奔驰第二、奥迪第三(参见图1)。而这一较稳固的排序可能在今年出现波动——奥迪可能超越奔驰 成为全球第二大豪华车品牌。从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看,2011年上半年,奥迪品牌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7.7%65.30万辆,而奔驰品牌销量仅增长 9.7%61.05万辆,奥迪超奔驰4.24万辆(参见图2);而去年上半年,奥迪尚比奔驰品牌低约1800辆。

宝马品牌则以68.99万辆的2011上半年全球销量继续问鼎豪华车市场,其增速(17.8%)在三大豪华车品牌中也为最高。奔驰品牌因增速(在三者中)最低,与宝马品牌的半年全球销量差距已扩大至7.9万辆。

对这三大豪华车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市场都是欧洲(尤其是德国)、美国和中国市场。2010年,奔驰和宝马的前三大市场都依次是德国、美国、中国,奥迪的前三大市场依次是德国、中国、美国。

今年上半年奔驰增速最低,原因不仅包括其在西欧和美国市场的增速远低于奥迪和宝马,也与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逊于竞争对手有关。

欧美市场:奥迪和宝马两位数增长,奔驰远逊于此

今年上半年,奔驰品牌在德国和西欧市场的销量增长率均不足1%:其在德国销量同比增长0.5%12.30万辆;在西欧市场销量同比增长0.7%27.68万辆。尽管其在英国、比利时和瑞典的销量分别有11.7%13.0%20.0%的增长,但无助于大局。

汽车集团押宝豪华车蓝海

汽车集团押宝豪华车蓝海

2011年07月15日 08:2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丛刚
字号: 打印

今年上半年,奥迪完成销量近14万辆,同比增长35%,而竞争对手宝马(包含MINI品牌)和奔驰分别完成12.16万辆和9.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60.8%和59%。

增幅不及对手迅猛,加之产能限制,坊间开始传言,奥迪或在今年丢掉豪华车老大的位子,宝马成为奥迪强劲的挑战者,这让习惯了在豪华车市场一枝独秀的奥迪备感压力。

奥迪披露上半年业绩时,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亲自出席,为奥迪品牌撑腰和打气。安铁成向市场传递了坚定的信息,奥迪的产能不是问题,今年经过产能改造,已经提升了9万辆的生产能力,2011年奥迪的产能已经达到30万辆,为3年100万辆的目标实现奠定了基础。

无独有偶,在奥迪和宝马后面紧追不舍的北京奔驰也是母公司老板出来撑腰。在日前北京奔驰发动机厂的奠基仪式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详尽披露了奔驰 未来系列国产车型,从紧凑级车到SUV,北京奔驰到2015年前,将每年引入一款新车型。随之而来的是产能的大幅提升,每年提升10万辆生产能力,到十二 五末期,北京奔驰的产能将达到40万~50万辆之间。

宝马方面没有在近期公开就产能和销量问题发表态度,但据其公开的资料显示,宝马在今年5月份宣布扩充其在沈阳的生产能力,2013年将在华实现30万辆的产能布局。

豪华车竞争的激烈程度再次提升,甚至比拼母公司的资源投入。奔驰和奥迪两个豪华车品牌背后的老板,徐和谊和安铁成亲自答疑解惑,也预示着豪华车品牌 在大企业集团内部的地位越发重要。综观全球车企的盈利情况,只有豪华车品牌的盈利曲线最为平稳,很少出现大的波动,豪华车品牌也是为其母公司贡献利润的主 要力量。

从上半年汽车销量来看,全行业产销量932万辆,增幅缩窄至3%。政策退出,汽车消费环境恶化等因素几乎影响了汽车各个细分领域的销量,上半年广义乘用车销量为664万辆,仅同比增长5.3%,远低于市场预期。

但豪华车的销量却在上半年实现了超高幅度的增长,增幅达到40%,即使在北京限购的市场上,多家豪华车品牌仍然处于网络扩张的状态,成为受冲击最小的细分车型。

此外,我国豪华车的市场份额占乘用车总量的6%,这一比例低于成熟汽车市场,国外豪华车的市场份额可以达到30%~40%。这也是豪华车巨头在华频频加大产能投入的主要原因,至少在可以预见的中国汽车第二个增长期内,豪华车或将迎来一个超高速的增长。

所以包括一汽、北汽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越来越重视豪华车的利润贡献,从奥迪2015年达到70辆产能的情况来看,将占到一汽-大众当年总产量的 40%以上。而目前,奥迪产量占一汽-大众总产量的不到30%,显然一汽-大众在有意提升奥迪的产销比重,或许股东们更注重经营质量的提升。

今年以来,中高级车市场出现萎缩,此前得B级车得天下的行业定律正在逐渐弱化。将来,豪华车或将成为大企业集团的重要利润支撑,豪华车虽然不是新的蓝海,却是车企更广阔的蓝海。

1114.HK Sales Report of 2011 First Half Year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宝马 汽车6月全球销量同比上涨15.9%

宝马 汽车6月全球销量同比上涨15.9% 2011年07月07日 00:08 来源:盖世汽车网 作者:Ryan Tsao 字号: 打印 盖世汽车讯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豪车制造商宝马汽车公司(BMW)7月7日宣布,得益于德国国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有所上涨,以及新兴市场汽车销量的迅猛增加,该公司2011年6月份的汽车销量同比上涨15.9%,创下该公司历史单月最高销售记录。 据宝马汽车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6月份汽车销量为165,855辆。其中,宝马品牌汽车当月的销量为134,432辆,同比上涨了12.3%。 6月份,该公司在巴西市场的汽车销量同比上涨了69%,其在印度市场的汽车销量翻了一倍,在土耳其市场的销量则翻了近三倍。 宝马董事会成员伊恩·罗伯森(IanRoberts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宝马今年6月份的销售业绩表明,全球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十分强劲。”但是,他补充称,预计今年下半年这种强劲增势将会放缓。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誰是豪車第一品牌?

誰是豪車第一品牌?   在過去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裏,國內豪華車第一品牌非奧迪莫屬,毋庸置疑。然而,從去年開始,情況開始有了些許不同——寶馬和賓士的窮追猛打,讓奧迪一騎絕塵的優勢不再。特別是今年以來,“德系三傑”的差距越來越小,隨著半年報表的逐漸出爐,對奧迪的質疑聲漸起,國內豪華車第一品牌爭奪戰也宣告正式打響。   雖然6月的統計資料還未出爐,但前5個月的銷量顯示,寶馬與奧迪的差距已經被壓縮至1.2萬輛,其中,奧迪共銷售11.2萬輛,增幅為27.8%;寶馬銷量為10.08萬輛,同比增長71%;賓士也賣出了7.81萬輛,同比增長70%,寶馬和賓士的增速是奧迪的兩倍多。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推算,寶馬今年在中國的總銷量將在年底超過奧迪,賓士單月銷量將在明年二季度接近奧迪。   對於汽車企業來說,銷量常常被認為是最直接反映企業發展業績的指標,其背後還體現了企業研發能力、產品質量、營銷方式和對本土市場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等,也就是說,銷量背後是綜合實力的比拼。在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階段,奧迪的全價值鏈模式被寶馬、賓士效仿,而賓士、寶馬的產品陣營則更加完善,特別是進口車產品系列,這也是奧迪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用保守來形容奧迪,想必很多人會表示不認同,畢竟,早在去年100萬輛下線的時候,奧迪就提出“要用3年時間再創一個100萬輛”的宏偉目標,這個目標一度被媒體指責為“大躍進”。    然而,目標與行動並不一定能夠保持一致。相比目標,奧迪在行動上顯得過於保守。以提升產能為例,2007年,奧迪在華銷量就已經突破10萬輛,產能瓶頸迫在眉睫。然而,直到2009年9月,規劃產能為10萬輛的奧迪第二工廠才正式建成投產,這意味著奧迪的產能達到20萬輛。根據奧迪當時的規劃,是希望用5年的時間,達到20萬輛的銷量。    但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2010年年底,奧迪的年銷量就超過了20萬輛,達到22萬輛。在這種情況下,奧迪並沒有果斷進行新工廠的規劃。剛剛獲批的一汽大眾佛山工廠,曾被外界猜測將首先投產奧迪車型,但近期一汽大眾內部人士卻否認了該說法:“奧迪與大眾品牌的生產線是不一樣的,這點在長春工廠就已得到體現,因而我們初期不會考慮生產奧迪品牌車型。”    也就是說,截至目前,奧迪仍沒有新建工廠的計畫。儘管經過3月的生產線調整,目前奧迪已初步具備30萬輛的年產能,但並不能徹底緩解奧迪產能不足的現狀。從去年奧迪Q5國產至今,市場上一直提不到現車,一些經銷商甚至以沒車為由,拒絕消費者訂車。    相比之下,近幾年才快速發展的寶馬和賓士則顯得更加“大手筆”。早在2009年年底,寶馬與華晨就在人民大會堂簽訂增資擴產備忘錄,計畫投資50億元人民幣建設新工廠。2010年6月,華晨寶馬第二工廠舉行開工奠基儀式,該工廠一期工程將於2012年建成投產,產能達到10萬輛,未來根據需要追加到30萬輛。今年5月初,寶馬汽車宣佈將第二工廠的投資金額從56億元人民幣增至10億歐元,用於將華晨寶馬在瀋陽大東區現有工廠產能從3萬輛擴充至7.5萬輛,並挖潛上升到10萬輛。    至此,寶馬在華規劃產能已經超過在華耕耘了20多年的奧迪。相比之下,賓士也不甘示弱,近日,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見證下,戴姆勒股份公司與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進一步深化雙方在華合作。雙方將向北京賓士再注資約20億歐元,投產GLK越野車以及另三款賓士緊湊型車,並提升C級轎車及長軸距版E級的產能。    根據協定,賓士將進一步擴大在華乘用車的本地化生產,除了在今年實現中型豪華越野車GLK的國產外,還包括另外3款賓士新一代緊湊豪華車型的國產計畫,該計畫將於2013年開始逐步實施;根據市場需求,北京賓士的年產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全新的發動機工廠將于2013年開始製造4缸汽油發動機,用於賓士轎車及輕型車的本地化生產。發動機工廠的最高年設計產能將達25萬台,並可根據銷售增長的需求得到進一步增加。此外,雙方還將成立新的研發中心,負責車輛的測試與匹配,與供應商一起攜手開展研發工作。    除產能外,奧迪的保守還體現在國產車型上。儘管在國產車上有著令人豔羨的全價值鏈模式。然而,奧迪至今仍只有A6L、A4L和Q5三款國產車型;對於消費者呼聲甚高的小型車,奧迪則一直表示“還在考慮中”。相比之下,寶馬和賓士反而有著後發制人的優勢,比如寶馬除了目前的5系和3系外,還將國產1系三廂版和X1等小型車,另外3系也將根據中國市場進行加長,這一切都會大幅提升寶馬的銷量;而賓士除了C級和E級外,計畫國產的車型就有4款,同樣走在了奧迪的前面。    事實上,相比賓士和寶馬,作為市場開拓者的奧迪,有著很多天然的優勢和辛苦耕耘的積累,比如奧迪的經銷商和供應商體系、服務水平、對中國市場的理解程度,以及合資雙方的融洽程度等。然而,創業難,守業更難。當一時的領跑者容易,難的是一直都當領跑者。對於奧迪來說,它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大於作為追趕者的寶馬和賓士。只是,市場從來只講究規則,不在乎眼淚。只有成為強者,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寶馬:後半程衝刺更講究耐力和綜合素質    寶馬這兩年在中國市場的衝刺,有點像其年輕、張揚、霸氣的品牌形象。目前,作為中國市場上風頭最勁的豪華車品牌,寶馬今年的總銷量會不會超過奧迪,已經成為業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寶馬銷量的大幅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得益於新5系的改款成功。去年8月,寶馬新5系長軸距版宣佈上市,先期推出4款車型,隨後又在10月中旬推出3款“領先型”產品,7款車型覆蓋了44.96萬~79.16萬元的價格區間。新5系推出後,在市場上引起強烈的反響。當時,華晨寶馬高級營銷副總裁戴雷就宣稱,新5系上市後,銷量將是老款5系的兩倍。但這個預測還是略顯保守,去年10月,新5系的銷量就已經突破5000輛,11月更是達到6000輛。    寶馬新5系的成功,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全新的設計和加長的空間。新5系的尺寸、空間、豪華程度,特別是內部細節都更加符合中國客戶的審美情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也實現了很大超越,並標配8速自動變速箱,節油效果明顯;二是價格有競爭力,基本上每款車型都緊緊咬住奧迪A6L,這樣的價格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甚至有評價稱:“新5系體現出寶馬對中國市場的誠意。”    與新5系一樣,寶馬X6、X5在中國市場也是備受追捧。正是產品的優勢,讓寶馬的銷量增幅來勢洶洶。然而,產品策略在銷售第一階段可以起到比較好的拉動作用,好比長跑,剛開始的時候比拼的是爆發力,而到了衝刺的後半程,則更講究耐力和“身體”的綜合素質。對於豪華車企業來說,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品牌形象、口碑和服務水平等。    我們必須承認,寶馬這兩年來在品牌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寶馬推出新的品牌口號“寶馬之悅”,從中國文化的角度詮釋寶馬品牌的使命和價值。同時,又成立寶馬愛心基金“夢想之悅”,希望以此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然而,由於寶馬在中國最早的“暴發戶”形象,以及部分寶馬車主不潔身自愛,經常曝出一些負面社會新聞等,使得寶馬的口碑一直無法與奧迪、賓士相媲美。    從品牌形象上看,寶馬過於張揚、運動的風格,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斂、低調格格不入。儘管寶馬在儘量向商務方面靠攏,但這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涉及整個品牌風格的變化,也必定要經歷痛苦的磨合。此外,寶馬4S店的服務水平也令車主不太滿意。一位寶馬新5系的車主向記者抱怨,寶馬經銷店的工作人員態度傲慢,絲毫體驗不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為了更好地傾聽消費者的聲音,7月5日,寶馬組織了部分新5系車主的座談活動,希望通過與客戶面對面的交流,瞭解更多消費者層面對產品和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從這點看,寶馬在努力改變。只可惜,與這種努力格格不入的是,近期寶馬3系推出的“兩年/10萬公里”保修政策,被媒體奚落說:“如果本著多開多佔便宜的原則,買車後的前兩年最好當黑出租跑,生意必定興隆。”   

德國豪車制造商寶馬2011年上半年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超過了其主要競爭對手

汽車制造商日前紛紛公布了2011年6月份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數據。 目前所公布的數據顯示,德國豪車制造商寶馬2011年上半年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超過了其主要競爭對手奔馳以及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 寶馬5係轎車    寶馬汽車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受益于新款寶馬5係轎車和SUV的發布,該公司6月份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3%,至2.16萬輛。梅賽德斯‧奔馳公司亦公布數據顯示,該公司6月份在美國市場售出了2.07萬輛汽車,同比增幅為13%。   此外,受限于汽車庫存不足,統領美國豪車市場十年之久的雷克薩斯6月份僅售出1.08萬輛汽車,銷量同比下跌了38%。   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寶馬汽車美國市場累計銷量達到了11.37萬輛,超過了奔馳同期銷量11.09萬輛,以及雷克薩斯的8.80萬輛。   寶馬北美汽車公司北美總裁吉姆‧奧唐納(Jim O'Donnell)表示:“雷克薩斯現在已經落後了太多。”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車企“高開低走” 車市調整將至?

車企“高開低走” 車市調整將至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訊.COM) 2011-06-30 20:46:04  專家表示,在廠家爭相提高的增長計劃和市場瘋狂消費的透支之后,中國車市正在步入調整的關口。 專家表示,在廠家爭相提高的增長計劃和市場瘋狂消費的透支之后,中國車市正在步入調整的關口。 據寧波日報6月30日報導,上半年馬上就要結束,國內汽車企業將交上2011年“期中考試”答卷。國家宏觀調控、油價攀升以及日本地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令今年車企想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的難度增加。而二季度國內車市連續出現的下滑態勢,更使得各大車企的中考成績不容樂觀。 雖然從“年中”還無法完全判斷車市“年終”的走勢,但各大汽車企業卻會根據上半年情況對全年的產銷目標進度做出相應的調整。有專家表示,在廠家爭相提高的增長計劃和市場瘋狂消費的透支之后,中國車市正在步入調整的關口。 豪華品牌逆市猛漲 上半年車市整體剎車可以說基本沒有影響到豪車市場,繼續保持狂飆的迅猛發展態勢,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等豪華品牌銷量一路高歌猛進,與逐月冷清的車市大環境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統計數據顯示,各豪車品牌漲幅驚人。1月-5月,奔馳銷量在78140輛左右,同比增長70%。各車型均實現了強勁增長,其中旗艦車型S系列銷量增長達到87%,至12965輛;Smart銷量達到4350輛,相當於去年全年銷量的總和;此外,B級豪華運動旅行車和C級旅行車等車型增勢也很迅猛。 今年上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十分搶眼,增速遠高於德國和美國市場。5月份寶馬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增幅達51.1%,BMW品牌與MINI品牌均表現出色。今年前5個月,寶馬多款車型齊發力,特別是寶馬5系,銷量增幅高達70.7%。 奧迪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1月-5月奧迪在中國市場的增幅為27.8%,其中5月份單月銷量達2.52萬輛,同比增長44.6%。據奧迪經銷商介紹,除了奧迪A6、A4L等車型持續火爆熱銷外,新車型A8L的受關注度也非常高。 除了德系三大品牌,其他豪華品牌車企也表現優異。由此可見,我國汽車市場高檔車消費潛力巨大。 專家預測,隨著豪車身段的不斷下探和更多細分車型的推出,各大豪車品牌所占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增長。 合資企業大多成績理想 合資品牌車企表現比預想的好很多,通過對二三線市場的深耕,及二手車置換、汽車金融等增值服務的推出,大多數合資車企找到了銷量的新增長點。 盡管6月的銷售業績尚未出爐,但上海通用顯然對於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并不擔心,這家在去年率先突破100萬輛銷量的合資企業,今年前5個月就已銷售了49.2萬輛車,同比增長22.6%,即使6月增長不大,但仍能輕松完成半年的任務量。 在國內的合資品牌車企中,大眾的合資企業一直是佼佼者。據了解,上海大眾今年制定了120萬輛的銷售計劃,前5個月已完成47.9萬輛。 上海大眾公關傳播部大眾品牌傳播經理張文靜告訴筆者,目前上海大眾的銷量構成中,擁有朗逸、途觀、Polo新勁取等眾多月銷萬輛級的王者車型,伴隨著產能的提升,新帕薩特的月銷量也將突破萬輛,半年60萬輛的目標不成問題。 相比歐美車企,韓系車企表現更讓人眼前一亮。1月-5月北京現代已完成了34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預計超過13%,實現全年進度的45%,高於上年同期39%的進度,完成半年任務的希望較大。按照計劃,北京現代全年將實現72萬輛的銷售目標。雖然第八代索納塔的上市依然無法扭轉其品牌向上的短板,但借助大幅度的促銷,已在銷量上實現了突破,而借助其A級車和SUV的貢獻,北京現代足以在“中考”時交出滿意的成績單。 東風悅達起亞銷售本部副本部長蔣玉濱則表示,今年1月-5月,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售已達到15.89萬輛,累計增長17%,銷量完成了全年43萬輛的37%。按照計劃,東風悅達起亞要想完成半年21萬輛的進度,6月份應完成至少5萬輛的銷量。對此,蔣玉濱并不擔心進度的完成情況,“5月份,東風悅達起亞有了29%的增長,這在淡季實屬難得,相信6月份還將有所突破”。 一份“中國準車主汽車消費風向標研究”的調研結果顯示,在準車主的汽車消費偏好中,購車首選將是合資品牌。業內人士認為,伴隨著下半年的啟動,合資企業完成全年銷量目標將更加輕松,預計普遍都將實現10%以上的增長。 自主品牌冷熱不均 車市鼓勵政策退出,受影響最大的當屬二三線市場,而這些市場又正是自主品牌的主陣地。因此,今年上半年除了長城汽車等個別幾家表現尚可外,多數自主品牌車企銷量出現了下滑。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21家主要自主品牌車企銷量共計29.4萬輛,同比增長0.2%,環比下降5.9%。其中排名第一的比亞迪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下滑了8.8%;奇瑞銷量同比下滑18%;華晨銷量同比下滑37.3%。此外,眾泰、華泰、中興等自主品牌車企銷量也分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當然,自主品牌車企中也有表現較好的。如東風集團乘用車,5月銷售1.39萬輛,同比增長78.0%;長城汽車同比增長22.2%;江淮汽車同比增長19.9%;一汽集團自主乘用車同比增長6.7%;吉利同比增長3.9%。 筆者走訪后獲悉,自主品牌車企銷量同比出現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幾種,新車的刺激、出口的帶動,或是去年同期銷售數字過低。其中長城汽車的優異表現就是轎車項目和出口的雙向發力帶來的。 但對比年初時各自主品牌車企制訂的全年銷售目標后筆者發現,即便是每個月均有著不錯表現的車企,如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也僅可能剛剛完成半年產銷目標,超額的可能性很小。而其他自主品牌車企的銷售數字,則大多與半年目標相距較遠,完成無望。 面對下半年仍然嚴峻的車市,一位專家分析認為,面對眼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自主品牌車企更應該先考慮怎樣迅速提高品牌的溢價力,而非搶一時地去爭市場占有率,該專家說。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5月欧洲车市增长7.6% 大众、宝马领涨

5月欧洲车市增长7.6% 大众、宝马领涨

2011年06月20日 01:21 来源:盖世汽车网 作者:Dean Zeng

盖世汽车讯 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欧洲市场的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7.1%,达到了120.86万辆,为十四个月以来的最高增幅。

欧洲汽车制造协会表示,虽然5月份欧洲车市出现了增长,但仍然未达到危机前水平。据统计,2011年1月-5月,欧洲市场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仍然出现了0.8%的下滑。

在欧洲主要市场中,德国和法国市场5月份新车注册量分别提升了22%和6.1%。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德国市场的乘用车注册量达到了30.47万辆,销量同比、环比均出现了增长,同比增幅为22%,环比增幅为14.4%。

分析师指出,大众和宝马推出的新车型吸引了德国和法国的消费者,这是两国5月份汽车销量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1年5月,大众汽车的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至29.98万辆,该公司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增至23.9%;宝马汽车同期销量增长了22%,至7.78万辆。

宝马拟于2016年在全球售出200万辆汽车

宝马拟于2016年在全球售出200万辆汽车

2011年06月27日 06:43 来源:盖世汽车网 作者:Dean Zeng

盖世汽车讯 据德国《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报道,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宝马汽车公司计划于2016年将其全球汽车总销量提升至200万辆。

据报道,宝马汽车公司CEO诺伯特·雷瑟夫(Norbert Reithofer)预计,宝马汽车的全球销量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20年,宝马汽车的全球销量可能会达到250万辆到260万辆之间。

为了达到该汽车销量目标,宝马汽车公司计划在全球发布一系列小型车,以满足全球范围内节能车型的需求

此外,宝马汽车公司还计划在全球增设或扩建工厂以提高汽车产能,涉及的范围包括墨西哥、美国、俄罗斯、巴西和东欧地区,计划中包括新建一家年产能为25万辆汽车的新工厂。

宝马汽车公司发言人拒绝对以上报道发表评论,并指出宝马CEO雷瑟夫之前曾预计宝马汽车全球销量将于2020年超过200万辆。

不久前亦有媒体报道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旗下豪车品牌奥迪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其汽车销量提升一倍左右,达到200万辆。奥迪公司已经做出承诺称,计划在2015年以前将其全球销量提升至15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