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不比普通人聰明
12 月23 日,周四。2010 年又到結束時候,以恒生指數計升幅極之有限,但個別二線股有些上天堂、有些落地獄。
展望2011 年見不到大拋售可出現(例如跌幅5%到10%)。但個別股份未來升降幅度仍十分大,初步展望將是一個較平靜的股市。
今天已進入投資無國界時代。中國、印度、巴西等受高通脹困擾,美國、歐洲、日本則面對低GDP 增長問題。
2011 年甚至出現個別國家股市背馳現象,例如今年新興市場興旺令全球原材料價上升。
2010 年美股升幅不俗反而上證指數略為回落,理由是上證指數2008 年11 月至2009 年8 月升幅大,需調整;美股2009 年3 月才起步上升。展望2011 年金價亦到了停一停、一時段。如原材料價明年穩定下來,中國股市可看高一皮。
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貧窮令人羞恥;在一個不公平競爭的社會,富有才令人羞恥。當今世界上幾乎沒有人不想成為富人,但社會上富人為什麼仍這樣少?有人說富人較普通人聰明。個人在投資市場超過40 年認識有錢人唔少,並不認為富人較普通人聰明(有些反較普通人愚蠢)。
中學生投資得宜贏博士
以阿德與阿偉為例,阿德中學畢業後到社會做事,阿偉繼續升學念了兩年預科、四年大學、出國三年後拿了個博士回港到大學教書。阿德則中學畢業後每年將收入中的1 萬元用作投資,每年回報只有10%不算出色。
阿偉30 歲回港時阿德已有17.5 萬多元身家(第一年投資1 萬元加回報變成1.
1 萬元,再投入1 萬元第二年變成2.31 萬元,第三年再投資1 萬元……)。阿偉在大學教書第一年年薪已高達20 萬元,其後過十分舒適生活,假期便去旅遊,屬於月清一族(即每月收入都花掉)。阿德則繼續自己的投資大計。
到40 歲時,阿德已有63 萬元、阿偉仍是月月清,50歲時阿德有180 萬元,阿偉仍是月月清,到65 歲兩人都退休,阿德共有870 多萬元財富、阿偉仍一無所有……。
阿偉讀書較阿德多,過去每月收入亦較阿德多,為何退休時阿德卻成為千萬富翁,阿偉卻一無所有?分別是阿德每年拿收人中1 萬元去投資,每年增值10%,此一小小分別,結果可以這麼大。
回顧1967 年至今一次又一次「危」最後化為「機」,最近一次是2008 至2009 年的金融海嘯。30 年代蘇聯經濟學家Nikolai Kondratieff 認為大量「正常泡沫」帶來「超級大泡沫」,超級大泡沫爆破引發1930 年代美國經濟危機,最後是經濟循環(economic cycles)而非政府力量,再次推動經濟繁榮!
可以說自1971 年美元同黃金脫後,美國經濟便出現大量「正常泡沫」最後帶來2007 年的「超級大泡沫」,並在2007 年10 月爆破,2009 年3 月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只能延長衰退日子,而無法消化有毒資產,最後有賴經濟復蘇力量而非政府力量,再次推動另一次經濟繁榮期。
《北京晚報》最近有一名老讀者張先生向報館講述親身經歷。1947 年他的父親用400 大洋兌成100 英鎊,買入豐股票存放在英國一家銀行內,六十三年過去,今年他年屆70 歲想起父親在臨終前提及此事,於是去信英國那間銀行查詢此事。英國銀行說只要他證實自己同父親的關係,他父親所擁有的股票至今仍保存在該銀行內,目前市值270 萬英鎊,約2800 萬元人民幣。
有信心無智慧投資堪憂
六十三年豐股價共漲了2.7 萬倍(或平均每年17.6%)。由此可見複利的威力,但未來六十三年豐股價能否再漲2.7 萬倍?是一個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過去一年恒生指數只上升3.5%,去年底個人曾估計2010 年是炒股不炒市,二線股上升1 倍、2 倍者比比皆是。因為在經濟復蘇初期,二線股一定跑贏大藍籌的。未來一年又如何?擔心是Fight the uphill war。今年被忽略的工業股最近紛紛抬頭。
投資應買「Turnaround stocks」,例如年初的電盈(008),下半年的德昌電機(179)都是衰了很多年後情況出現好轉的股份。其次是買增長股,即那些企業純利每年可上升25%或以上的股份, 例如葉氏化工(408) 、偉易達(303)等。
不要高追周期性股,例如汽車股、珠寶股的O今年11 月已到了極之不合理水平,投資要小心(如發現買錯便止損,不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不要參加什麼「投資訓練班」。世上沒有只上幾堂課便可以發達這回事。這些訓練班只會增加你的信心卻不能改善你的投資技巧,日後只會帶來更大的損失,有信心而無智慧的人最令人擔心(2007年10 月的金融海嘯、請問有那一間大行可以逃得過?連大行內的專家都做不到的事,你上幾堂課便可以學曉?這類課程事後解釋頭頭是道,事前分析則一塌糊塗)。
根據World Institude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研究,全球低收入50%人口只擁有全球財富2%,全球最富有2%人口擁有超過全球財富50%,超過30 億人口每天開支少於兩美元,貧富差距在過去40 年不但沒有收窄反而在擴大,令人震驚的趨勢是過去20 年中產階級人口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在減少,即全球財富愈來愈集中在2%人口手中。
在外國家族企業接班問題早已解決,在香港及內地問題仍然存在。
一、以子女作為接班人。應先了解子女對「子承父業」有沒有抗拒?今天的「富二代」不少一早已被送國,回來後一肚子洋墨水,國際視野很好,但可能水土不服(香港及中國環境,說到底不是外國)。例如同公司老臣子溝通及企業在父親管理下的華人作風,能否一下子全盤西化?處理不好不少企業從此走下坡。
二、接班人非由子女承繼。中國領導人對「外人」信任程度一向不高及華人出任CEO 日子尚淺。在不少家族企業內當CEO,一旦同家族成員意見出現分歧,董事長聽誰?不少董事長過半退休生活,卻仍然十分關心自己一手創辦的事業及老員工,往往「每事問」弄到公司CEO 十分尷尬。不少老員工亦有興趣向董事長打小報告做人情,董事長又會向CEO 給點小意見弄至CEO 不知如何是好。
1985 年中美貿赤只有600 萬美元,到2010 年首8 個月中美貿赤已超過280 億美元,8 個月數字較1985 年全年大46 倍!這些資金(接近1 萬億美元)中國政府大部分用作投資美債,令美債利率在過去25 年大幅回落,目前小心美債泡沫在爆破中。
公元2000 年至今美國共失去10%中產階級職位,由當年7200 萬個下降至目前6500 萬個;至於製造業職位由公元2000 年至今失去全部製造業職位32%,超過4.
2 萬間工廠倒閉。2009 年底製造業工人數目少於1200 萬(相等於1941 年數字)。從事電腦生產工人2010 年數字較1975 年更少。
職位流失大學生當waiter 不要以為「高科技」產品市場仍由美國控制,1998年全球高科技產品出口市場美國佔去25%、中國只佔10%,2009 年美國只佔15%、中國已佔20%。1992 年美國「服務員」(waiter)中有11.9 萬人是大學畢業、2008 年有31.8 萬人是大學畢業。至於收銀員(cashier)1992 年13.2 萬人是大學畢業、2008 年是36.5 萬人。美國20%大學畢業生都跑去從事低技術工作?理由是連大學畢業生亦找不到好職位,發揮所學。
今天美國有1510 萬人失業、900 萬人做臨時工、另有250 萬人從事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即2600 萬美國成年人有麻煩。1970 年67.1%美國成年人就業,1997 年起逐步下降,2010 年只有62%美國成年人就業,閒置人口數目十分大。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出現後各東南亞國家透過貶值去增加出口競爭力,2008 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美國欲透過美元貶值去增加出口競爭力但不成功。2009 年3月只有推出量化寬鬆政策「頂」住先,2010 年11 月美國全職人員數目只有1.11 億,兼職者2760 萬,年收入2 萬美元或以下。在美國年收入2 萬美元或以下是不足夠養妻活兒的。
目前共4200 萬美國人在領取「food stamps」,佔美國總人口15%。今年11 月推出QE2 已未能令美債利率進一步回落,自2010 年8 月起美債利率在上升,今天10年期債券利率3.5 厘,代表過去三個多月升幅超過1 厘。
我們這一代皆相信物業是一項可信賴的投資,根據美國統計處資料:1940 年至2004 年美國物業平均每年升幅只有2%(1940 年前美國物業售價更是不斷地回落)。
再根據Ned Davis Research 統計:每次美國失業率高於6%樓價都不能上升。
樓價不斷上升只在我們這一代出現,會否隨戰後嬰兒潮步入退休期而帶來長期樓價回落期?上述情況自1990 年起已在日本開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 甚至在香港大學教育投資上亦體驗無遺。60 年代大學畢業生是天之驕子、70 年代碩士生仍受人尊重、80 年代非博士或MBA 畢業不可。到90 年代大學生地位已由天上跌回地面變回普通人(同沒有讀過大學分別不大)。
今天的大學生不少更被標籤為「80 後」,反之接受大學教育的成本在過去50 年卻上升10 倍、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地位卻回落90%。甲骨文的CEO 拉里.埃里森在耶魯大學2000 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詞發人深省:他認為自己成功的理由是因為沒有完成大學畢業。比爾蓋茨(微軟主席)沒有、蘋果電腦主持人沒有、戴爾電腦主席也沒有,其他如facebook 掌門人朱克伯格也沒有……這段話幾挑戰現代教育制度。
根據統計數字: 億萬富翁中25.4% 是大專畢業、24.6%是大學畢業、22.6%是高中畢業,反之博士生很難成為億萬富豪,其次是碩士,最後才是小學生(承繼回來者例外)。即是說最有學問的人及教育不足的人都很難成為億萬富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