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要你家中有一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即使你平日是政治冷感不理立法會爭拗,但近日有關長者生活津貼(簡稱長津)的政策,你也一定關心。 老人家領取的生果金(即高齡津貼),由原本的1,090元大幅調升為2,200元,簡單說就是新制下每月出雙糧,但最爭議便是政府要求須作資產審查。 作為有機會受惠的長者,最關心的當然是自己是否合資格領取?尤其對於資產審查內容,大家只知道與現行65至69歲領生果金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相似,但實際包括了甚麼?別說已領生果金的老人家不明所以,就連後生仔也未必有把握向長者解釋清楚。 我們嘗試從當局向立法會解釋的文件當中綜合相關內容,以Q&A方式,一次過向大家解釋清楚。 Q1:長津是甚麼?與生果金有何分別? A: 新計劃原本名為特惠生果金,後來被定名為長者生活津貼。其定位是在現有1,090元的生果金,以及長者綜援(平均為4,710元)兩項計劃之間,加入持續性扶貧新措施。 要明白長津,則可先從現行的生果金制度來解釋。政府現為長者提供的生果金,70歲以上毋須資產審查,65至69歲的長者則必須申報資產: ?單身長者每月入息不超過6,660元、資產總值不超過18.6萬元; ?有配偶的長者則夫婦合共每月入息不超過10,520元、資產總值不超過28.1萬元。 至於長津,所提供的金額為每月2,200元,較生果金多一倍,同樣滿65歲即可申請,但所有申請人均必須接受資產審查,即單身長者資產總值不得超過18.6萬元;長者夫婦資產總值不超過28.1萬元。 若長者不願接受審查或不合申領長津資格,則仍可按現行規定於70歲領取免審查的生果金。 Q2:現正領取生果金的長者,能否同時領取長津? A:不可以,只可二擇其一。根據規定,申領長津的資格,不能同時領取其他社會保障(即綜援、高齡津貼或傷殘津貼)等。 不過,其中現正領取生果金的29萬名長者,由於他們之前已申報資產狀況為符合資格,因此除非他們主動申報超出入息資產限額或選擇不領取,否則一律將自動視為合資格領取長津,毋須重新提交申請,即使一年內經濟狀況有變亦仍然適用。不過該計劃推出後翌年,這29萬長者需要再作一次資產及入息申報。 Q3:計劃所指的入息及資產包括甚麼? A: 入息: ?工資 ?每月退休金及退休福利 ?從收租或分租所獲得的收入 不包括: ?子女及親友的孝敬金錢 資產: ?土地及非自住物業 ?現金及銀行存款 ?股票投資及股息 ?金條金幣 ?商業車輛(的士及公共小巴)及其營業牌照 不包括: ?自住物業 ?保險計劃的現金值^ *包括在香港、澳門、內地及海外所擁有的資產 #只有一項作為主要居所的住宅物業可獲豁免,其他由申請人或配偶分別或共同擁有的自置物業,均視作「非自住物業」,須納入資產計算 ^指非現時或隨時可提取的保險資產,縱使有利息回報及可提早取回供款的,亦暫無被納入資產計算 Q4:為了符合申領長津的資格,在申請之前將資產轉移給親屬是否違法?又是否不論如何將資產轉移,都會獲批津貼? A:政府只強調會檢視申請人是否符合申請資格,其中一項是申請人的資產不可超過指定限額。社署發言人表示,長津不會追溯長者於提交申請前何時轉移資產。 不過,對於長者轉移資產的決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曾指出,長者如何管理資產是他們個別的決定,政府不可以給予任何意見,但必須提醒長者在轉移資產過程中要注意風險,例如有需要時是否可以取回資產。 Q5:如何評估聯名戶口內,申請人所佔的資產價值?有紀念價值的禮品是否納入資產計算? A:一般聯名戶口計算當中一半價值,除非長者申明佔有戶口內多少資產;有紀念價值的禮品,如不變賣將獲豁免。 Q6:資產上限會否調整? A:現時的資產總值是當局按既定機制來定出,即是每年會按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作出調整,每年會有最新數字,到10月底會知道過去12個月的移動平均數。 今年10月的數字仍未公布,但截至8月已見會調升,即到長津有望於明年初計劃推出時,資產上限會調升,例如單身長者資產總值不可超過18.6萬元的金額,或將會增至約19.2萬元。政府指當中還會參考通脹及物價變動等,預料資產上限或不止於此數。 Q7:何謂領取長津的追溯期? A:即是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當天為長津之生效日,當長者獲發放津貼之時,還可一筆過取回自生效日開始計算的津貼。 按照政府原期望10月獲通過撥款,長津便於該月開始生效,假設長津於明年1月開始發放,屆時合資格長者便可獲發該月的2,200元津貼以外,還可追溯10月至12月的金額,即一口氣獲發4個月合共8,800元的長津。 不過由於10月未獲批撥款,故追溯期不可由該月開始計算。那麼追溯期將會在何時開始?則要視乎政府何時獲批撥款,若本月通過,長津就在這個月開始生效,假設明年3月發放金額,便可追回今年11月至明年2月的金額。 Q8:正申領「廣東省養老計劃」的長者是否符合申請資格? A:政府將會研究定出周全和可行的方案,以照顧該批長者的需要。 Q9:那麼現時長津在立法會通過撥款的機會大不大? A:要視乎立法會財委會議員的表決,長津已經過三度開會討論,而根據會內各黨派議員的表態,其中民建聯、新民黨及經濟民生聯盟等建制派陣營,合共有31票表明會贊成通過,至於以泛民為主的反對票則最多只有24票,即使連同工聯會手握的6票,亦阻止不了撥款申請,而手握4票的自由黨則堅持投棄權票,因此,預料通過撥款的機會甚高,但有議員表示會以「拉布」來抗衡資產審查,因此何時通過撥款,就要視乎有關討論持續多久。 |
Following Mr.Cheah
提供中國汽車市場的消息, 特別關注豪車市場的一舉一動. 期望在市場未把消息priced in之前讓讀者早一步知道消息詳情, 盡力走在市場之前.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家有一老 9大長津疑問你要知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回歸十五週年檢討 揭開香港十大矛盾
|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曹仁超 : 經濟再平衡期, 投資宜保守
經濟再平衡期, 投資宜保守
我們正進入一個經濟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壞也壞不到哪裏去的時代,就業市場只有極之溫和的改善,世界進入再平衡期。香港過去30年一直向富人傾斜的政策亦將結束,最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將逐步改善,但中產階級仍處夾縫,前景並不樂觀。
1967年個人中學畢業,與同學們在驪歌高唱後暢談未來的抱負,當年「披頭四」(TheBeatles)的流行曲When I'm Sixty-Four 十分流行。一轉眼自己今年也64歲,不但經歷過1967年香港暴動、1973年港股狂潮、1974年石油危機、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1981年利率高見22厘、1982年香港主權回歸之爭、1989年「六四事件」、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公元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2001年911恐襲危機、2007年10月環球性金融海嘯、2009年3月美國聯儲局推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之後又如何?會否出現雙底衰退?
成功七分天意 三分努力
日本股市自1990年起踏入長期衰退期;1997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八萬五」房屋政策引發樓價大幅回落;2003年「沙士」疫症後中央政府為協助香港經濟復蘇,批准內地同胞「自由行」,特區政府亦推出「買樓移民計劃」才令樓價回升,到今年已重返1997年高位。
回望過去,1967年個人到社會工作那年開始,剛巧遇上香港經濟起飛期(即黃金30年)。香港住宅樓價由當年60元一呎上升到1997年12000元一呎, 升幅達到200倍,此一好景自1997年8月隨亞洲金融風暴來臨而結束。由於中國黃金30年較香港起步遲,1978年透過改革開放政策才引發,到2007年10月結束。1986年4月聯交所成立,大量紅籌、國企、民企來港上市,令恒生指數由1967年67點一直上升到2007年10月32000點才結束,升幅達到477倍,時間更長達40年,不但升幅大於樓價、時間上亦較香港樓價遲10年才見頂。金價自1971年8月同美元脫鈎後,亦由1967年每盎斯35美元上升到2011年9月接近1900美元,上升54倍,時間更長達44年。自己誤打誤撞在1968年加入證券這一行,證明所謂成功通常都是七分天意、三分努力。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例如我的父親1930年跟祖父來港做生意,卻遇上華爾街危機、世界經濟大蕭條,隨之而來是三十年代國共鬥爭和四十年代抗日戰爭。香港在1941年淪陷,捱過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香港光復後,祖父因具愛國情懷,決定回國發展,留下父親在香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宣布抗美援朝,聯合國則宣布對中國實施禁運。家族代理的英、美香煙無法再進入中國,生意一落千丈。1953年內地連串政治運動開始,祖父在內地的家財亦全部失去。父親受不了刺激終日借酒消愁,1957年爆血管,1961年英年早逝,那年他才46歲。父親一生不是不努力,無奈生不逢時。由1930來港到1961年離開人世,這30年是香港最艱難時期。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有時不由得你不信。如果你不努力,一定沒有成就,你努力是否事業一定有成?許多時受制於天時、地利、人和因素。
根據「K理論」,經濟黃金期一般長達25至30年,然後進入10到12年經濟高原期,接着是10到20年回落期,加起來一個經濟周期長達55到65年。一個人的壽命只能經歷一個經濟周期。根據中國傳統曆法,60年是一個「甲子」,周而復始。2007年10月香港已完成經濟高原期、進入回落期。中國則剛完成黃金30年,進入10年或以上高原期。投資者在香港經濟回落期如何自處?在黃金30年不要說買樓、買金、買股票可以發達,連打工仔亦年年加薪,那年如老闆加薪少於10%便搵工跳槽!上述情況1978到2007年在中國境內再出現。在經濟高原期不少行業停滯不前,導致剛畢業大學生收入在過去15年沒有上升(扣除通脹率則是下降),買樓又面對V型走勢,一不小心1997年買樓在2003年變成負資產,今年又大嘆買樓難。股市更三上三落,冇人賺死卻有人輸死。
至於金價由1999年252美元至2011年9月1880美元,出現12年牛市後是否在去年9月結束?不太肯定。在經濟進入回落期,除非美國大幅度增加貨幣供應,例如2009年3月到今年5月香港經濟才可以好起來(因為聯繫滙率因素)。只要看看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人行略為收緊銀根,內地股市便已苦不堪言。美國結束OT2後,香港股市又怎樣?分配不公 宜「國退民進」
在經濟高原期最佳投資策略是「鐘擺理論」——當通脹率日漸惡化時聯儲局便加息,股市遲早大幅回落;一旦面對通縮威脅,聯儲局便放水,股市很快又大幅反彈,聯儲局變成製造泡沫的機器。可惜這段日子已過去,美國經濟已步入退休期,歐洲經濟更步入日式衰退,中國經濟步入經濟高原期(只有少數行業仍有增長,大部分行業無法重返2007年前風光),作為香港人如何面對?例如新世界發展的投價已無法重返1997年31.1元高價,甚至和黃的投資者亦無法重返2000年139.55元高價,擔心滙豐的股東亦很難重上2007年116.82元高價。愈來愈少股份能夠如電能國際不但升穿1997年甚至2007年高價。2007年10月往後十多年在投資市場上賺錢,較1997至2007年10月更困難,因為香港經濟已進入高原期,以上落市為主。2007年10月起投資者面對經濟回落期,做投資有如逆水行舟,同1967至1997年剛相反,這段日子是黃金30年,做投資是順水推舟。
戰後60多年全球出現富者愈富,同時貧者收入亦大幅上升。聯合國數字顯示,全球絕對貧窮人口較60年前減少一半,不但如此,今天窮人的實際收入(扣除通脹)較1950年前上升了10倍。環保方面,今天香港的海水較1980年前清潔了許多,汽車所排放的廢氣較1980年前減少90%,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亦較1980年前好許多。無論經濟或環境在過去60年全球都在改善而非後退。1967年打工仔工作時間是朝八晚六,中午只有一小時吃飯時間,除了大時大節外沒有假期。1970年起香港引入每星期一天假期,工作時間改為朝九晚六(或朝八晚五)。1980年起再引入每年七天有薪假期,並按年資每年加多一天,最多可以有21天假期,男女同工同酬亦開始實現。1990年起不少企業開始提供長短周(即每兩星期有一個周六不用上班),公元2000年起更多企業逢周六不用上班,即每周工作五天,婦女產假改為「前四、後六」(產前四星期、產後六星期),2011年香港實施最低工資制度…。
今天大部分打工仔每周工作45小時(1967年前每周工作64小時),打工仔工作時間較1967年前減少30%。大部分打工仔家裏已擁有彩色電視機、雪櫃、微波爐、冷氣機,小孩子有書讀(1967年前有書讀並不容易),有病可到公立醫院看病。香港人均壽命達80歲(或以上),接近全球最高。雖然香港只有120萬個小業主,大部分家庭已是一家一戶(1967年前三個家庭共住一個單位十分普遍),雖然仍有人住劏房。
香港經過1967至1997年的黃金30年後不少行業已見頂,只有房地產及金融等少數行業仍未見頂。影響之下過去15年香港所產生的財富大部分由上層社會佔去,中產及下層社會未能分享。中國內地情況更甚,國企及政府稅收所佔GDP比重日漸擴大,普通平民百姓能分享到的經濟成果未見上升,形成民怨甚深。改善之道是「國退民進」,即中國政府應把更多目前由國企經營行業,公開給民營企業加人競爭。1992年起,中央政府在公布政策上已如此,奈何實際執行上並不理想。候任特首梁振英上台後相信可讓香港下層社會獲得更多財富分配,以糾正過去15年香港政府政策向上層社會傾斜的現象。
香港年輕一代尤其是1997年後出來社會做事的一群,不但面對薪金不前、樓價出現V型走勢(回落6年再上升8年),恒生指數由1997年8月16000點至今19000點左右,只上升20%,但波幅之大卻可以殺死人。既面對亞洲金融風暴又有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危機、2007年環球金融海嘯,現在又需面對中國經濟轉型、歐債危機。希臘、西班牙出現「險情」後,意大利似乎岌岌可危。上述一切皆起源於1971年8月美元同黃金脫鈎後產生對美元不信任,引發金價狂升,出現惡性通脹。1980年聯儲局找到馴服通脹的辦法,便是把利率提升到CPI升幅之上2厘,令金價、CPI升幅回落。到2001年911事件後,聯儲局因為擔心經濟衰退,放棄利率高於CPI升幅2厘政策,後果是帶來2007年金融海嘯。
根據megaphone formation(擴音機擴散音波理論),1971年8月美元同黃金脫鈎後,股市、房地產、金價波幅愈來愈大,但到了某一極限又會突然平靜下來,形成一個「鑽石型」走勢[見圖]。即2007年及2008年有可能是金融投資波幅極限,之後波幅收窄返回平靜。從2012年起無論股市、樓市及金市波幅將收窄。如上述分析正確,我們正進入一個「平靜如湖水」的世界,重返1971年前窄幅牛皮日子。首先是日本,然後是歐洲甚至美國,經濟皆進入一個好也好不了、壞也壞不了的時代。就業市場更只有「寸進」(即極之溫和的改善),雖然新興工業國GDP仍有較高增長。
新思維時代來臨
經濟進入再平衡期,雖然一樣有大量商機,但同我們這一代所面對的環境不同,1967至1997年投資者面對「順水推舟」的環境,事半功倍;2007年後面對的卻是「逆水行舟」的環境,投資變成事倍而功半。
戰後香港經濟繁榮有賴克勤克儉,1950年大量內地難民來港,為香港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加上當年香港土地價格便宜,不少洋行在全球有銷售渠道,令香港經濟迅速由轉口貿易港變成輕工業區,大量由香港生產的廉價產品暢銷全球。隨着1980年10月香港政府移民政策改變,內地人不能再「偷渡」來港,令香港廉價勞動力供應來源被切斷。
加上1982年9月,中國政府宣布1997年在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英政府互不信任,更在1985年4月《中英聯合聲明》生效日作出限制香港政府賣地的協議,規定從1985年4月1日起到1997年6月30日止, 香港政府每年只能公開賣地50公頃,形成香港土地有價,推高本港樓價。香港從此告別「廉價產品供應來源」的地位時代。
不過,香港經濟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透過工廠大量內移,香港經濟進入服務業時代,向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發。1986年4月1日聯交所成立,同時批准外資證券公司成為正式會員協助香港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上當年中國經濟方興未艾,十分需要外來資金投資,但內地股票交易所仍未建立,不少地方政府企業透過「買殼」來港上市。例如越秀投資、粵海投資、北京控股、上海實業等皆成為香港的紅籌股。1993年8月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國企來港上市後,大量國企及民企來本港上市,到2007年10月香港已躋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所謂「紐倫港」之稱(即紐約、倫敦及香港),建成全球性24小時交易鏈。香港能躋身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除了香港是英語區、採用國際會計標準及實施英國普通法之外,中國經濟冒起亦起了關鍵性作用。
香港從1950年「食力」時代到1980年進入「食腦」時代,今天進入創意工業時代,以新思維為主。例如電能實業從前叫做港燈,今天股價已較1997年的高價30元高出一倍,理由是在過去15年電能實業管理層明白到,1997年起香港電力需求漸進入低增長期,如欲保持公司純利繼續增長,只有到全世界去收購外國公用事業,將它們的服務水平提升至港燈水平。今年的電能實業利潤超過一半來自海外,股價亦高出1997年一倍,跑贏恒生指數,電能實業已快人一步建立海外投資增加對股東的回報,一切來自新思維。
財富低增長未來難料
過去200多年, 人類從蒸氣機發明引發工業革命,帶動西方經濟進入高增長期。1840年美國透過大量興建鐵路令運輸能力大幅提升,經濟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1900年愛迪生更帶領全球進入電氣化時代,港燈亦在那段日子在香港建立發電廠,為香港街燈提供電力,展開事業。亨利福特不但將生產汽車技術簡化為流水作業,令石油化工時代到臨,同時令工業生產工序改為流水作業方式,過去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輕工業產品變成大部分人都負擔得起。1980年代電腦普及、資訊發達令經濟進入全球一體化。新一代香港年輕人的發展,再不局限於香港這個700萬人口的城市,而是一個13億人口的市場,甚至是一個全球66億人口的市場,2007年起,香港新思維時代已來臨!
想一想今天被視為正常的事,在100年前想也不敢想。例如100年前你會相信由香港去美國只需12小時嗎? 50年前在家裏可即時跟在加拿大的孫兒視像對話嗎,外國發生什麼大事我們即時可親眼見到嗎? 25年前你相信透過MRI(核磁共振造影)可透視人體內的血管、孕婦體內嬰兒的手指嗎?移植器官手術在50年前剛開始,今天移植心臟已不成問題,人造器官目前仍在實驗室內進行,相信很快可供應市場,日後病入到醫院移植器官一如汽車入廠換零件那樣方便。2012年電子科技已令「盲者開眼」,方法是透過晶片將影像化成電流刺激大腦,令盲人可見到影像。目前發展是如何把影像變成清晰的黑白畫面再變成彩色視像,上述技術叫做neuromorphic chiptechnology及magnetic nanoparticles。標靶藥已可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而不傷害正常細胞,情況有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盤尼西林剛面世,今天的抗生素已發展出不同品種用以對付不同病菌,未來不同的標靶藥可針對不同的癌細胞將之消滅。上述技術發展叫做targetedantibody payload(TAP)。至於納米技術亦開始大量應用在日常產品上。
世界局勢改變更加超乎想像。1945年美國同日本打仗,今天卻是最親密盟友。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宣布抗美援朝;1979年鄧小平訪美,美國總統卡特給中國最惠國地位。1980年中國經濟一窮二白,2012年中國政府已是世界上外滙儲備最多的國家。未來世界會怎樣?未來的中國會怎樣?未來的香港又會怎樣?今天說未來有如癡人說夢,勢必一塌糊塗。根據K理論, 香港經濟自2008年起進入回落周期,時間長達10年到20年。再根據擴散音波理論,世界經濟波幅由1971年至2008年愈來愈大, 自2009年起未來10年是愈來愈收窄,對我們步入退休年齡或快退休一代是好消息。例如樓價經過1997至2012年V型走勢後,未來波幅有限,既不會大升亦不能大跌。金價去年9月見1900美元後情況亦一樣,恒生指數未來10 年將無法升穿2007年10月高價,亦跌不穿2008年的低價,我們正進入財富停止增長(或極低增長)期,全球或香港進入再平衡期。即富者停止愈富,窮人所獲分配開始改善,但中產階級仍處夾縫,前景並不樂觀。
前瞻不易 收息股穩陣
1997年如你投資港燈、中電等收入十分穩定的公司,過去15年你的財富最少上升一倍,反之1997年仍投資房地產便擔驚受怕,有6年時間面對負資產威脅,2000年你投資黄金不但跑贏樓價,更跑贏港燈股價。今年美國10年期利率低於2厘,恐怕未來10年連電能實業股價升幅亦有限。創意工業不屬於我們快退休的一代,經歷過1967年至今的樓市、股市和金市上升期,我們這一代理論上應有足夠退休的資金,如有機會賺多一點點亦無妨,畢竟沒有人嫌錢多。
至於1997年後才到社會工作的年輕一代,如沒有好好把握2003年買樓,今天已無法為他們提供良好意見。2009年個人仍有膽叫他們去買股票或回內地買樓,2012年起客觀經濟環境既是商機處處,亦是危機四伏,成敗得失就要看他們的造化。在經濟回落期投資虧損者多,贏家只屬少數。
最後強調,回顧過去易,猜測未來甚難。對快退休的一代,個人忠告是持盈保泰,好好享受過去努力成果。年輕的一代,請開放你的思想,向中國及全球進軍,利用你的創意去開拓未來。
曹仁超《信報》首席顧問
下半年繼續炒股唔炒市 曹仁超
下半年繼續炒股唔炒市
1982 年9 月中國政府宣布收回1997 年7 月後香港主權,基於恐共症,香港投資市場出現一片恐慌。15 年過去了, 恒生指數由1982 年9 月22 日1121 點,上升到1997 年7 月2 日15350 點,升幅達到14 倍。1997 年7 月1 日回歸人人表示樂觀,15 年過去了,今天恒生指數同97年7月2日比較升幅十分有限。過去15 年恒指只是大上大落、樓價則出現V形走勢,香港人均收入亦沒有大幅上升。
2012 年7 月起未來15 年又如何?今年2 月恒指由21760 點回落到6 月初18000 點, 跌幅接近17%,下半年恒指能否在18000點以上牛皮?油價已回落兩個月,代表美國同歐洲人有多點錢用於其他消費項目,下半年金融市場應繼續玩What's up and What's down(炒股唔炒市)?
1967 年至1997 年是香港經濟黃金30 年,自1967 年中開始因美元不穩令資金向各地流竄,形成消費品售價上升刺激CPI上升,誘發工資上升,進入物價同工資你追我趕期。為壓抑CPI 升幅,由1967年至1980 年這段日子美國大幅加息,令債券進入熊市。
隨着中國產品自1980 年起大量輸美,令美國CPI升幅回落,利率進入回落期,債券進入牛市。以報紙售價為例,1967 年一份中文報售價1角,到1971年每份售價2角,升幅達100%,同期工資每年只上升10%,5年功夫亦不外上升61%,但產品售價卻上升100%,報館利潤進入急升期,消費品售價升幅較工資上升快,打工仔收入固然上升,做生意者利潤升幅更大。
不但報業如此,各行各業亦如此,形成經濟出現黃金30 年。
自1997 年8 月出現亞洲金融風暴後,亞洲各國貨幣對美元眨值(港元沒有),結束消費品同工資你追我趕期(包括樓價)。受貨幣貶值影響,原材料價自2000 年起大幅上升令生產成本急升。以地產公司為例,不但面對樓價大跌同時面對建築成本大幅上升,直到2003 年9 月樓價才回升,今年只是重返1997年8月水平。
1997 年8 月開始香港經濟進入高原期,對前景的恐懼加上客觀環境的不穩定,阻止企業作長期投資打算,短線投機漸取代長線投資, 這段日子經濟大上大落。自2007 年10 月香港經濟步入回落期, 2008 年出現雷曼事件令資金由美國流向歐洲、2009 年起歐債危機又令資金回流美國,情況有如兩個醉酒佬站在一起,表面上仍未倒下,如任何一方站不穩便麻煩。
現時投資策略主要避險
今年6 月10 年期美債利率跌破1.5 厘,是1946 年以來最低。
自2008 年至今超過1 萬億美元資金由股市流向債市,令債券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高水平。1946年至1950 年代債券利率偏低,理由是政府要支付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負債,今天債券利率如此低,理由是政府須支付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傷害。估計低利率期仍可維持好幾年,情況有如日本。
今時今日投資策略主要是避險。Risk On 便人擲你又擲、Risk Off 又人搶你又搶,最後只有強者獲得一切, 弱者被搶去一切。
2011 年65%基金係輸錢?
你的投資成績又如何?
2012 年上半年情況更為惡劣。When the marketis up, trading seems soeas y。1997年8月至今如投資新世界發展(017)損失很大,反之投資恒隆集團(010)獲利不菲,這段日子遊戲規則是挑選winnersover losers。
2008 年起經濟進入回落期只有採用「危機投資法」, 例如2008 年11 月雷曼事件後入市者才能賺大錢賺。Timing is everiything,你必須成為一個trader 不再是投資者才可在風高浪急的金融市場勝出。做一個MomentumTrader(利用動力指數協助分析)。較做一位基礎分析員勝算更高。
投資者在背棄股票市場,認為風險太高。近年股市表現那麼差,理由是2007 年10 月至2008 年底那次熊市,聯儲局透過減息及大量發行貨幣干擾市場,即中醫所說「沉痾未清、復原無期」。另一理由是香港經濟進入回落期,2007年10 月之後如你不審慎理財、較不理財更差。香港投資環境已變成愈來愈粗暴,投資前應搞清楚什麼是真相(fact) , 什麼是意見(opinion) 。獨立思考而不盲從。
自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貨幣流速(Velocity of M2) 或簡稱M2V 開始回落,到2012 年6 月已回落到50 年前(1960 年代)水平,相同數量的貨幣供應在1997 年前對經濟產生乘數作用是2.15 倍,現在已回落到1.58 倍。此乃為何1997 年後政府雖然大量增加貨幣供應,但對經濟影響力不及1997年前,令大部分人估計的「超級通脹」並沒有出現。
金價未來十年易跌難升
2008 年至2011 年9 月金價上升力量並非來自對通脹的恐懼,而是對全球各國貨幣信心出現動搖。
例如2008 年底美元利率降至0.25厘,2009 年3 月起分別推出QE、QE2 及OT2 ,加上歐債危機,例如部分主權國10 年期債券利率一度升上7厘,JP摩根賭歐洲經濟復蘇失敗,面對20 億到40 億美元虧損,西班牙銀行業面對樓市回落,在西班牙80%家庭已擁有自住物業,20%家庭有兩間或以上,一旦樓價回落,銀行將面對大量銀主破產威脅。上述情況令金價仍能在1520美元獲得支持。
2000 年是美國政府自1971 年起首年出現財政盈餘年,令金價見270 美元。隨着2001 年911 事件美國政府出兵海外令美元流失,到2011 年9 月金價見1920 美元以上,之後又如何?以1933 年35 美元一盎斯計,如用PPP 推算到2012年金價應值1500 美元。換言之,目前金價既不偏高亦不偏低,沒有多大投資價值。2001 年布殊總統提出的減稅方案201 3 年1 月到期,政府不少開支亦自動削減,兩者皆不利金價。摩根士丹利認為隨着世界經濟放緩,原材料、石油、金價超級牛市已結束,未來十年易跌難升。
在經濟回落期做長線投資,被視為捕捉下跌中的小刀行為。證券分析員做公司探訪作用亦不大,因為市場瞬息萬變,今天的資料到明天已失效,避險成為極重要策略。
為何大市表現如此差?理由是香港經濟2007 年10 月已完成高原期,2008 年開始步入衰退期,令人擔心的問題逐漸浮現。
美國經濟失落12年過去除了1974 年、1982 年恒指P╱E 曾跌至6 倍外,恒指P╱E 很少低於8 倍。但2007 年10 月香港經濟進入K 理論中的「回落期」,投資者面對的環境是「風險」較「回報率」高(不似1967 年至1997 年是回報率較風險高)。只有在極低水平入貨才有機會賺錢,或在貨幣供應出現急速上升時例如2009 年。過去日子公用股仍是避難所,自2012 年起連公用股亦失去避難所作用,因為10 年期港元債券利率已跌穿1厘。
今天標普500 指數仍較2000 年3 月1527 點低11%,代表美國經濟已失落12 年。John KennethGalbraith 認為1929 年華爾街危機出現五大理由:一、社會收入分配不平衡;二、公司結構有問題;三、銀行結構出問題;四、奇怪的外貿政策;五、聯儲局沒有智慧。今天的情況起碼五有其三。畢非德曾說過: 「衍生產品是金融市場大殺傷力武器」。1990 年當它大量出現時曾一再推高市場指數,2007年10 月後大量金融機構被衍生產品摧毀,包括全球最大保險公司AIG。到2008 年美國政府被逼大量動用納稅人的錢去阻止它們倒閉,令衍生產品市場進入退潮。
中央又是球證又比賽中國又如何?1978 年中國政府決定走改革開放路線,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帶來黃金30 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會上已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年過去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仍不獲外國承認。
2008 年中國政府通過「反壟斷法」,但國企壟斷地位至今並沒有改變,例如電訊、石油、電力、鐵路等甚至銀行業的半壟斷情況仍然存在,今年總理溫家寶亦認為「國有銀行賺錢太容易了」。地方政府更成為土地資源掌握者(香港亦有同樣情況),造成高地價、高樓價。
勞動人口基本權利不獲保障,工會早已名存實亡。內地利率沒有市場化及國有銀行貸款向國企傾斜,形成資金供應出現嚴重扭曲,都阻礙中國經濟進一步市場化。
真正的市場經濟是政府只擔當「無形之手」角色,成為市場的守護神,維持遊戲規則。情況有如在奧運會中的裁判,不能偏幫任何一位運動員。但中國政府卻透過國企自己落場參加比賽,形成不公平競爭。
2003 年中共十八屆大會上通過「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令壟斷行業要放寬市場進入、引入競爭機制。十年過去了情況又如何?中央政府目前所面對的問題有如周處除三害。江中蛟龍、山上老虎容易幹掉,改變周處不再作威作福卻最難。今年9 月中央新領導班子上台後能否帶來新景象?
上月在北京召開第六屆中國跨國企業投資研討會上再次決定「走出去的路」。在「十一.五」期間中國企業跨國併購累計資產約94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35%,成功率40%,高於全球25%平均水平,加上目前全球經濟仍處低迷期,這時候走出去較2007年前強。
過去併購以資源為主或投資外國資源股目的是滿足國內對資源需求,今時今日愈來愈多國家不願意出口資源只出口製成品,例如巴西不再出口原油只出口成品油,中資企業已改為在當地設廠只把製成品運回中國,大部分採用合作方式進行。
Re-made in USA時代來臨市場萎縮、成本上升,在兩頭擴壓下中國代工業(OE M)利潤已薄如刀片,例如生產鞋類2010年中國只佔全球產量34%、小小一個越南已佔全球產量37%居世界第一位。
時裝市場由6 個月交貨期改為3 個月,由於交貨期短不少訂單索性返回美國生產,反正勞工佔時裝總成本5%左右,至於廉價服裝則外移,因為2012 年中國服裝生產業工資已是300 美元一個月,不少落後國家只需100美元。
Made in China 在中國黃金日子漸成過去,Re-made in USA 時代來臨。
在全自動化時代,工廠內勞工成本影響已不大反而貨品質量很重要,例如南韓的三星推出3D 電視已超越日本品牌,其新一代手機已威脅iPhone 4。中國可以嗎?
受世界經濟轉型影響,2012年船舶及航運市場仍然低迷,情況可能一直伸延到2016 年。今年世界新船訂單約為7000 萬到8000 萬載重噸,完成合約1.5 億載重噸,除了LMG 船及萬箱級集裝箱船外其餘皆不行。今年上半年船價較2007 年底高峰期下降37%,18 萬噸散貨輪跌幅更達50%,非常慘烈,反之人力及原材料皆漲價加上人民幣升值,不少小型造船廠已沒有訂單。今年中國造船訂單可能被南韓超過,情況都幾惡劣。
今年二手船價方面,五年船齡沿海1000 載重噸和5000 載重噸散貨輪分別成98 萬人民幣、411 萬元人民幣, 較上年同期回落14.5%及12.6%,5 年船齡內河船1000 載重噸和2000 載重噸,分別成205 萬和320 萬人民幣下跌8.6%及1.1%。1990 年代建成的船舶更加有價冇市只有被拆掉命運。很多船東落訂單更要求船廠先墊資令船廠有單亦不敢接。大部分船廠生產力只用了一半,看來造船業淘汰賽仍繼續,航運股仍未脫困難期。
上海GDP陷長期失速在「十一.五」期間,上海市GDP 由10296 億人民幣,上升到16872 億元人民幣,上升了六千多億或平均每年上升11.1% 。在2008 年首次超過新加坡,2009 年超過香港,估計很快超過東京力逼紐約。上述高速增長主要靠固定資產投資,上海市在每平方公里上投資超過4.6 億人民幣。但這段日子亦已過去,例如2011 年固定資產投資(首11 個月)達到4350.5 億元,較2010年同期只少0.9%,單單11 月較2010 年下降0.19%。交通運輸方面固定資產投資減少7.8%,令人擔心上海固定資產高投資期隨「世博」完成而回落。上海GDP增長陷長期「失速期」。
中國一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及深圳已面對投資過剩消費不足問題,尤其是上海。中國政府從2009 年得到的教訓,不會重演四萬億人民幣刺激方案,只會努力調整結構而不再是什麼「保八」,地方政府債務將成為下一屆領導層面對的頭痛問題。看來這次中國經濟轉型期將十分漫長及痛苦。
日本經濟沉淪難翻身日本又點睇?2009 年3 月至今全球性牛市,標普500 指數最多上升105%、MSCI 環球指數上升90%、日經225 指數只上升35%(跑輸全世界)。今年日圓滙價回落8.7%,估計年底前再跌3%見84 日圓兌一美元,能否令日股牛市重臨?個人仍不樂觀。
2011 年第四季日本GDP 收縮2.3% , 全年只有470 萬億日圓(2007 年515 萬億日圓),日本股票市價已等同賬面值(PB),亞太區股票市價賬面值(PB)是1.8倍,日經平均數P╱E(以2012 年估計純利計)是13.5 倍,仍略高於環球平均P╱E12.2 倍。2011 年日本財赤較收入高出56%,4 月份政府通過增加消售稅去增加政府收入,過去22 年日本人均收入沒上升,4 月份增加銷售稅可進一步打擊日本人的消費欲。
戰後日本女性接受教育後大多不願再到工廠當女工,1970 年起日本製造業工序向亞洲四小龍轉移、1980 年起移向新興工業國、1990 年移到中國、2000 年移去印度,今天已無地方可轉移。日本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後不願生孩子(每千個已婚女性每年只產下7.3 個孩子,生育率是全球最低),情況仍在惡化。去年每千個未婚女子只有5.8 個結婚,35 歲至39 歲女性有18%不但未婚並打算不結緍。2012 年日本是第一個人口出現負增長的國家,估計到2017 年日本人口出現急跌。
日本年輕一代男性只願透過手機短訊和別人交談,過去20 年日本年青男性很難找到一份長工,沒有事業基礎日本女人不願嫁,出來打工的日本男人亦漸失去養妻活兒的興趣成為「宅男」。加上醫療技術進步日本通街都是65 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22%,日本已是兩個打工仔負擔一個老人退休福利金已不勝負荷,今年4 月政府宣布進一步增加消費稅去支付老人福利。這樣的國家你相信還有另一次繁榮期嗎?
縱橫商界不必IQ高愛恩斯坦的IQ 達160、麥當娜140、總統甘迺迪119,他們都十分成功。根據Carnegie Institute ofTechnology 調查所得:85%商界成功人士IQ 卻不高,15%才擁有自己行業上的專業知識。換言之做科學家、大明星或總統才需高IQ,在商界反而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緒)、MQ(Moral Intelli gence)道德操守、BQ (Body Intelligence)身體語言更為重要。但這方面沒有一套公式去評估。
以EQ 為例,做一件事之前你有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能夠為別人感受設想的人很易建立「人際關係」,EQ 自然高。至於MQ 大部分商界成功人士都容易原諒別人的小錯失。
中國人常說「泥水佬做門」、過得人亦過得自己,守信用及忍受別人的小缺點者都是MQ 高的人。至於BQ(身體語言)便是待人接物不自覺的流露。有些人雖無過犯但你會憎佢,因為他的身體語言在告訴你(睇你唔起)。有些人一經接觸你便很喜歡同他做朋友甚至交心,歷史上的劉備、劉邦都是BQ 高的領袖,令諸葛亮、關公、張飛等為劉備賣命,張良、韓信等願意協助劉邦完成大業。
反之許多聰明人的事業都不成功,理由是除了IQ 外,EQ、MQ 同BQ都不高。事業上成功的女性許多時反而嫁不出道理亦一樣,雖然她們IQ高,但EQ、MQ 同BQ 皆不行。男人經一次約會後再沒有興趣進行第二次約會,因為她的身體語言(BQ)已告訴這位男人(我睇你唔起)!許多蠢女男人卻追而不捨,理由是同她在一起男人有一份自在感。
曹仁超
中加經濟互補 合作大有錢途
中加經濟互補 合作大有錢途
加拿大擁有中國極需要的天然資源,加國亦需要採購來自中國的輕工業產品,加上航運業不景氣,今年運費已較2007年前便宜許多。
未來中國對原材料入口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多,加拿大資源增添了一個大買家,可逐漸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
2007年10月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但來得急而且來得猛,2008年8月美國財長推出7000億美元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向銀行大量購入呆壞賬,可惜2008年9月出現雷曼事件,令7000億美元不夠應付。中國政府在2008年11月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挽救經濟計劃,A股首先反彈。美國在總統大選後的2009年3月批准量化寬鬆(QE),美股才止跌回升。其後各國政府亦有類似計劃,令全球的金融海嘯退潮。今天的投資者不但未能忘懷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那段日子的損失,面對歐債危機,擔心全球經濟會否出現二次尋底,因為1932至1936年美國股市回升四年後,出現二次尋底。如何保障你個人財富已成為首要任務。
歐羅區去工業化 衰落難逆轉
歐債危機來源是因為南歐國家的主權債券風險不斷上升,導致歐羅區經濟不穩,有些經濟學家稱這場歐債危機為「衰落中的危機」,起因是歐洲一如美國已進入「去工業化」期。美國在1980年代出現資訊產業繁榮期,一直維持到2000年。在這段日子創造出來的財富,仍可支持美國經濟,直到2007年10月出現CDO危機引發金融海嘯才結束。歐洲在過去一如美國面對新興國家出口競爭力不斷上升,令歐洲諸國工業產品競爭力漸失,但人民卻不希望生活水準下降。在政客推動下,政府提供各種福利去阻止人民生活水準下降,支持各種福利的資金來自政府大量舉債。1980年起美元利率不斷下降,令借錢利息負擔日漸減少,雖然舉債數目愈來愈大,仍負擔得起利息開支。
2000年歐羅區成立,使競爭力強的德國、法國貨幣同競爭力弱的南歐國家貨幣綑綁在一起,其他歐洲國家成為德國、法國貨的出口市場。透過銀行制度,德國同法國的資金又回流南歐國家。南歐國家在未加入歐羅區前,因貨幣弱需面對高利率支持滙價,加入歐羅區後當地利率大幅回落,刺激那些國家的樓價大幅上升。資產價格上升創造了虛假的繁榮,直到2007年金融海嘯後,資金從歐洲回流美國,歐洲國家的銀行被迫收緊信貸,引發歐債危機。
歐羅區說到底不是一個國家,不似聯儲局面對的是一個國家,歐羅區境內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不一致,令歐洲中央銀行面對歐債危機時,沒法像美國聯儲局那樣積極。2012年第一季歐洲GDP負增長0.2%,如第二季GDP仍是負增長便確認重陷衰退。不但希臘主權債券有可能違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及愛爾蘭問題亦無法解決。
問題是歐羅區「去工業化」之路已無法逆轉。今天德國、法國等銀行已無力再貸款給南歐國家,不但這些國家已面對資產負債表衰退失去借錢能力,同時資金由歐洲回流美國。面對亞洲新興國家競爭力愈來愈強,南歐人那種「少做工夫,多嘆世界」的性格,過去幾十年如此,未來相信仍然如此。歐債危機已漸漸變成政治危機, 2009年底本人在《福布斯》雜誌於中國青島市主辦的國際論壇上早已指出:歐債危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理由是歐洲經濟早已進入衰落期,導致人民收入下降、國家負債大升,今天政府已無法舉債去增加人民福利。唯一解決方法是將歐羅大幅貶值,把問題由歐洲出口到美國,但相信美國政府絕不容許上述情況出現(日本經濟已衰退22年,美國政府仍不容許日圓貶值)。歐羅區對全球經濟影響力遠超過日本,過去22年全球經濟可以在日本衰退下保持繁榮,面對歐羅區衰退,情況又如何?
三頭馬車崩潰 新興國難取代
金融海嘯後最先復蘇的是中國,A股自2009年8月開始又再回落,直到2011年12月人行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才止跌回升。之後,人行再降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但A股走勢仍然受制於2009年8月所形成的下降通道[見圖一]。至於香港,根據康狄夫分析(簡稱K理論),香港經濟由1967至1997年是黃金30年,經濟高原期是1997年8月至2007年10月,香港經濟一如日本自2008年起進入15年或以上回落期,較日本經濟好的理由是自2003年7月內地開放「自由行」,來自中國內地的同胞每年來港消費、購物數字高達2000億港元一年,加上投資移民計劃令香港住宅樓價升完可以再升。不過,2007年至今為止的恒指,已形成敏感三角型[見圖二],並已走到尖端。理論上應進入牛皮市。道指在今年5月1日見13339點後亦回軟。
今天我們面對的投資市場是繼續玩riskoff,risk on(規避風險,追逐風險)的遊戲。恒指一天之內上落幾百點、金價一天之內升降60美元,香港籃籌股價在一季之內亦可上落25%、二線股價升降50%。作為小投資者面對如此大波幅,只有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只顧眼前利益。中國政府權力交接期在今年秋天,理論上「好」的政策應該留給下屆領導層宣布。今年亦是美國總統選舉年,以過去美國歷史作參考,現任總統如想連任,在大選期間應該不會發生大件事。美股經過3年上升後出現一次較大幅度調整十分正常,更何況法國大選社會黨勝出、希臘三次組聯合政府失敗,德國面對社會主義抬頭,令歐洲步日本經濟後塵的機會極大。
過去經濟是三頭馬車(美國、歐洲及日本)拉動全球經濟增長,1990年首先是日本不行,現在輪到歐洲,美國亦只得半條人命。新興國家如中國及印度等未能取代三頭馬車地位,例如中國經濟仍處於軟着陸期。全球投資市場進入影星周星馳的名句──飲杯茶、食個包,是抖一抖時段。例如上證指數至今仍未升穿下降通道,未能肯定已轉勢。金價由2009年開始因全球貨幣供應大幅上升刺激金價上升,到2011年9月是否結束? 2012年5月MSCI世界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已跌穿200天移動平均線,商品價格亦出現調整,短期通縮壓力上升。
美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是研究1929年華爾街危機的專家,他認為導致1929年跌幅如此深的部分原因,是當年聯儲局的錯誤貨幣政策。他不但在2007年9月美股剛開始回落時迅速回應市場,把利率由2007年9月6.25厘降至2008年底0.25厘。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2008年8月推出7000億美元TRAP計劃,總統奧巴馬上台後在2009年3月迅速推出QE,2010年再推出QE2,2011年推出OT2(Operation Twist,即扭曲操作),到今年4月美股總算連升3年。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美股跌幅只有54.43%,道指由14198點回落到6470點,而非1929至1932年那次跌幅達到90%,其後道指更迅速回升到2012年5月13339點, 升幅達到106%, 阻止美國出現類似1930年代的銀行倒閉潮,加上聯儲局一再保證在2014年前不加息,相信可阻止美國經濟出現二次尋底。美股專家畢巴頓(Barton Biggs)估計:這次美國經濟復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差的一次,但不會出現另一次衰退,只是GDP增長似有若無。個人十分同意上述看法。
中國拓內需 須縮減貧富差距
中國又如何? 2007年10月後面對金融海嘯,中國政府已意識到經濟不能單靠出口去拉動,2008年11月決定大力發展內需經濟。2009年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希望透過擴大內需去抵銷外圍經濟不景氣。雖然十分成功,但同時令中國經濟出現高通脹。2009年8月人行決定收緊銀根去應付。在過去3年半內,中國因出口不景氣影響,共失去2000萬個製造業職位,但內地失業率未見上升,來自內需所產生的人力需求抵銷了失去的製造業職位影響。面對歐債危機,去年12月人行又開始放鬆銀根。今年首4個月中央政府支出較去年同期上升26.6%(同期收入只上升12.5%),相較2009年首4個月,中央政府支出上升31.7%(同期收入減9.9%), 亦不算弱。與2009年不同, 這次地方政府面對10.7萬億人民幣地方負債,因此未能加入刺激經濟行列。只靠來自中央政府增加開支,估計可使今年中國GDP上升7.5%。如外圍情況進一步惡化,則有可能回落到7%左右,無論是7.5%或7%,只會出現軟着陸,不會出現類似1990年日式衰退。
中國政府目前負債率相等於GDP的20%,和其他國家比較可以說是偏低,美國接近100%;日本236%;法國89%。不但如此,今年中國GDP增長率是7.5%;美國少於2%;日本1%;歐洲更出現負增長。國民儲蓄率方面,美國是7%;日本是25%;中國接近50%。美國、日本及歐洲政府的負債大部分來自福利開支,中國政府的負債是用作基建投資,日後將有回報。不但如此,中國政府的負債和日本相似,日本政府債務約96%由民間持有、外國人很少持有,中國情況亦一樣。日本政府雖然負債高,但10年債券利率仍低於1厘,不似希臘等國家,因為60%國債由外國人持有,一旦遭到拋售,可令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到6厘以上,令政府無法負擔利息開支。中國經濟仍處於轉型期,出口股、製造業、航運股等受到不利因素影響,反之消費股、內需股等表現仍不俗。A股經過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大幅調整後,另一個指數低點在去年12月出現。但外圍環境如此差,令A股今年漲不起來。
一項由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首次發表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家庭儲蓄率分布極不平均。55%中國家庭是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的,但最高收入家庭儲蓄率卻高達60.6%,即中國家庭貧富不均情況極之嚴重。2012年中國有55%人口,每月收入少於1500元人民幣,相等於200加元左右,財富集中在1%到3%人口手中。55%人口生活只夠溫飽,反之1%到3%人口卻揮金如土。中國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財富分配不均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注意力應集中在財富重新分配上而非令GDP保持高增長。
2011年中國13億人口中,超過50%居住在城市,僅城市人口已達7億,超過兩個美國或超過歐盟人口四分之一。未來大趨勢:一、在2025年之前中國人口進一步城市化,估計達到70%,即到2025年中國人口可達到14億、城市人口接近10億,較目前數目再增加3億。
二、中國城市人口人均收入由目前每年6萬元人民幣,上升到2025年每年12萬元人民幣。中國進一步城市化及城市人均收入大幅上升,令未來10到15年中國對原材料及有色金屬需求每年上升。
原料需求殷 華勢成加大買家
上一次中國對原材料需求大升日子是2001年,因為加入WTO。過去10年中國對原材料供應有賴澳洲、東南亞、非洲及南美洲等國家。去年澳洲總理吉拉德受到選民壓力宣布增加礦產稅,限制中國進一步從澳洲入口原材料。另一方面,美國自2007年出現CDO危機而引發2008年金融海嘯後,對加拿大原材料需求下降,引致加拿大礦務人才需求大減。相同職位的礦務人才在加拿大年收入只有4萬到6萬加元,如到澳洲開工收入是8萬到12萬澳元(2012年前澳元亦較加元更值錢,今年才改變過來)。未來加國對礦務人才需求回升,應可令大量加拿大礦務人才回流,但和2001年那次不同,因為2003年起全球經濟出現繁榮,這一次是美國經濟進入好也好不了、壞也壞不了的時期。歐洲更有機會出現二次尋底,形成原材料需求不及過去大,加上加拿大同中國地理上距離很遠,受惠情況自然不及2001年至2011年澳洲那次大。
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區銀行業非常穩健,當地房地產自2009年起仍在上升。本人一向強調銀行是經濟的脊骨。日本出現22年衰退背後理由是因為傷及銀行,今天美國同歐洲的問題亦一樣。自2008年至今加拿大六大銀行進行超過100次收購,2012年CIBC被彭博通訊社選為全球財政上第三大穩健銀行,Toronto-Dominion BK(TD)排名第四、National Bank of Canada(NA)第五、Royal Bank of Canada第六。全球十大最穩健銀行中,加拿大佔有4間、新加坡佔3間、香港只有一間,即中銀香港,令人失望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沒有一間大銀行入選。今時今日銀行不是鬥大而是鬥穩健。以資本充足比率計,加拿大各大銀行更排名全球第一,因為自1999年起,加國政府要求加拿大銀行將實收資本10%撥作虧損準備金、75%資金保持流動性,雖然面對2007年金融海嘯,因為加拿大銀行早有準備,成為受影響最少的OECD國家! 2010年加拿大政府更進一步收緊政策,希望在2019年前達到國際Basel III要求水平,成為全球最穩健的銀行。至於中國四大銀行,前總理朱鎔基早在2002年已下令整頓,目前情況肯定較當年面對三角債時好,加上中央政府手握大量外滙儲備,如內地銀行出事大可由政府出資收購(一如1980年代的香港由金管局出資收購有問題的銀行),未來中國境內的銀行就算出事影響仍不大,理由是中央政府有錢。
2009年至今的3年, 加元兌美元升值21%。2012年首季加國是G7中負債最少的國家,估計到2017年加國政府負債只佔GDP的28.5%。加拿大企業稅率亦已一早降至15%,美國目前仍是35%,令加拿大成為G7中最被看好的國家。既有OECD國家的政治穩定及生活水平,同時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2011年美國每天從加拿大入口215萬7000桶原油,較來自沙地阿拉伯每天118萬桶及墨西哥111萬3000桶超出一倍,加拿大早已成為美國境外最大原油供應國。估計加拿大油頁岩石油蘊藏量超過沙地阿拉伯全部未開採石油6倍,達到10.7億桶。金屬蘊藏量方面加拿大僅次於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蘊藏量豐富國家。加拿大城市如多倫多、蒙特利爾(Montreal)、溫哥華等更是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大城市之一,不但清潔、朝氣勃勃同時人民友善,本人每次到溫哥華都有不想返回香港的念頭,只是自己的事業在香港,無法放下。
加國不但石油及礦產豐富,同時有優秀的人才去開發這些天然資源。過去80年加國石油一直以低於美國德州油價賣給美國。單以2011年計,美國在入口加國原油方面節省了4.6億美元支出,但奧巴馬卻決定關掉Keystone油管,理由是環保,加國總理哈珀找來另一大買家就是中國,未來將有更多加國石油及礦產賣給中國。今年1月中石油公司宣布向Athabasca Oil Sands Corp購入6.8億美元油砂的投資,2月再向在加拿大的蜆殼公司購入Groundbrich 20%股權及投資加拿大的Gateway油管。未來中加合作計劃將更多,因為中、加兩國經濟是互補的。加拿大擁有中國極需要的天然資源,加國亦需要採購來自中國的輕工業產品,情況同過去十年澳洲與中國貿易極為相似。
加拿大因為同中國距離較澳洲遠,過去貿易量不及澳洲,澳洲新政府不欲過分依賴中國這一市場,宣布限制中國企業在澳洲進一步採購資源,中國只有跑來加拿大,加上航運業不景氣,今年運費已較2007年前便宜許多。未來中國對原材料入口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多,加拿大資源增添了一個大買家,可逐漸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從加拿大股市指數走勢看,相信在中國需求支持下可起穩定作用。
*本文為作者於6月10日在2012溫哥華理財投資策略大會的演辭
曹仁超《信報》首席顧問
獨家 “恒指已見底” “樓市將終極一跌” 陸東 黃建業激辯股樓牛熊!!
獨家 “恒指已見底”
“樓市將終極一跌” 陸東 黃建業激辯股樓牛熊!!
股市分牛市、熊市,原來樓市亦一樣!
當下樓市是牛是熊?在擔心新特首梁振英將推冧樓市下,二手物業交投疏落,但新盤銷情卻理想,到底如何定牛熊分界?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董事總經理陸東認為,現在樓市處於「牛三」,在低息環境持續下,樓價下半年仍有單位數字上落空間。
而早於5月初已說樓市聞到「?味」,樓市升了10年難免現「終極一跌」的美聯集團(01200)主席黃建業,雖然同樣指現況屬「高價牛皮」,但揚言基調是看淡後市。唱好唱淡的兩個老友走在一起激辯樓市牛熊分界已夠精彩,陸東叫人買樓自住但黃建業卻叫人不要現在入市,還有更激的對話嗎?
適逢周四(5日)環球央行聯手「放水」,各地股市卻無甚反應,下半年恒指就這樣不死不活嗎?此回輪到陸東教黃建業睇市,他認為股市已見底,更教黃老闆「撈底」。誰較高章?讓時間論英雄!
樓市篇︰樓價雖堅挺 值博率不高
樓價升穿1997年高位後,成交量開始縮減,縱使其地產代理生意受影響,但黃建業卻堅持要說真心話,直指樓市已現價高量跌的「乾升」現象,屬不健康表現。
反而,在股壇吃得開,投資物業甚有眼光的陸東卻看好本港樓市,說仍會繼續升。到底是業內人黃建業眼光較準還是陸東過度看好,碰巧相識15載的他倆,定期舉行飯局點評樓市,因利乘便,向二人提出Crossover大談股市及樓市的要求,沒料到竟一口答應。且看無心插柳下促成的封面故事,二人有否擦出火花?
香港回歸15年,樓市可謂經歷天堂與地獄。1997年7月,香港正式回歸祖國,樓市碰巧於當時走到高峰,其後當旺的樓市即被一場亞洲金融風暴打散,樓價愈跌愈低,當年香港負資產宗數曾高逾10萬宗。2003年沙氏一役,將樓市推向深谷,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計算,樓市由1997年10月最高位跌至2003年7月最低位,住宅樓價大瀉66%。經過數年元氣逐漸恢復,樓市卻再遇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再令樓價於1年間跌15%。
直至近3年,息率低企,通脹持續,加上內地人湧港購入住宅,住宅樓價火速升,埋單計數,樓價已由2008年底的低位急升87%。踏入下半年,香港樓價已步入無人之境,目前整體住宅樓價更比1997年7月高位高約13%,加上息口低,業主持貨力強,叫價企硬,同時買賣雙方對新政府樓市政策持觀望態度。另一邊廂,最近開售的新盤以貼近二手市價,甚至低於市價開賣,吸引市場不少購買力,令二手交投於過去個多月來步入冰封狀態。新特首梁振英正式於上周日(7月1日)上場,他有意推出的樓市措施,對整體樓市有何影響?下半年樓市走勢將如何?黃建業與陸東為讀者作出詳細分析。
1. 論梁振英
參選以來強調自己出身基層的特首梁振英,過去經常走訪社會基層,他曾多次提及自己當選後急需解決的,就是樓價高企,港人置業難的問題,並提出加快興建公屋、復建居屋、按市場情況推出「港人港地」等房屋措施。不少人憂慮梁振英上台後或會出重手打壓樓市,更可能向大地產商「開刀」。雖然梁振英上場後已強調自己不會『推?』樓市,但在他上場當天,有近40萬人上街參與七一遊行,反映他欠缺足夠民望支持,新特首推出的樓市及房屋政策,無論對香港樓市或他的管治相信皆有重大影響。
本刊記者:新特首上場,他推出的政策會否推?樓市?
黃建業:梁振英對房屋的數據十分清楚,我覺得現在的政府不會推?樓市。另外香港政府收入中,有約750億元是從賣地而來,如果推?樓市,政府首先要增加稅收,這樣才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所以我覺得梁振英不推?樓市。
陸東:經過第一、二屆的特區政府,你知道樓市跌,無論對有樓或無樓人士,或是否從事地產行業的人也有影響,如政府推?樓市,是沒有人得益,包括政府在內。最容易令社會和諧就是增加照顧窮人,無論你是用美聯樓價走勢看,或是其他樓價指數看,其實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與私人市場的價格是沒有關係的,相關性接近零,大家是針對不同的市場。
黃建業:我同意陸東的講法,現在買樓的人,早知道梁振英會上場,你認為他們會估計未來樓價升還是跌?買樓當然是為了保值,理論上如梁振英上場會推?樓市,人們應該不會買樓,但據股票市場的反應,地產股升(詳見43頁「論香港股市」),買樓的人也繼續買樓,證明樓市是有需求的。
現時應採小量「熊市策略」
本刊記者:你們認為梁振英在房屋政策上,應採取甚麼策略?
黃建業:從過去七一市民遊行可以反映到,其實上兩屆政府都做錯事,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政府,市民遊行的原因是由於「八萬五」令樓價跌近七成,市場供應太多;第二任特首曾蔭權,人們遊行的原因則是由於樓價太高,可見兩個政府都做錯了。事實上,1997年不應該提出「八萬五」,於樓市高峰時應採取熊市的策略,供應減少才對,政府卻用牛市策略增加供應,這樣政府就錯用策略了。及至曾蔭權時代,樓市一路升,他卻採取熊市政策,減少供應,這樣樓市就急升,我覺得現在的政府,應該想市民所想,採取較平穩的策略。現在樓市已處於「牛尾」階段,如再用牛市策略,大量增加供應,樓市就會「唔掂」,其實於現時的牛市,應該用小量「熊市策略」。
陸東︰其實政府可以推出很多措施,她要有一個明確的長遠大計,增加土地供應,如增加將軍澳等地的供應,同時要有持續的房屋政策,讓市場明白政府是照顧窮人,而不是與你私人市場爭地,但不應該有董建華時代的Hard Target,硬性要有七成人置業。我作為一個小市民,我買不買樓與政府何干,為何要迫我買樓?同時政府要優化勾地表,令市場知道有持續土地供應,這樣自然令樓市平穩,樓市也不會大升大跌。你試試問任何一個地產商,包括新鴻基地產(00016)、恒隆地產(00101)或恒基地產(00012),我相信沒有一個老闆說希望見到樓價飛升,即使樓價升至100萬元一呎,那又如何?可能一年只能賣出一個單位!因此他們最希望樓價平穩。
2. 論港府樓市政策
為打擊樓市炒風,政府於2010年11月20日推出額外印花稅(SSD),令二手成交萎縮,但SSD推出至今,樓價反升了約20%,不少市場人士質疑SSD有否存在價值,更有人籲新政府取消SSD。此外,梁振英在競選時及最近上任後,就房屋政策提出不少建議,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按市況推出「港人港地」,以及持白表人士免補價購入二手居屋。市場對此評價不一,有人認為「港人港地」知易行難,也有人認為免補價購居屋反令居屋樓價上升。兩位專家又對以上政策有何意見?
?額外印花稅(SSD)
黃建業︰經濟一定要「活」的,SSD就是錯的,政府認為推出SSD,樓價就會跌,但最後樓價反而急升呢!
陸東︰我說過很多次,於董建華時代,樓價升與炒家無關,炒家只是在嚴重供求失衡時進行Arbitrage(套戥)。他們沒有令樓價上升,只是一個參與者,中途過河濕腳那種,你用SSD又好,禁止人炒樓也好,徵收暴利稅也好,其實SSD即是暴利稅,政府將市場扭曲,人們反而更不賣樓,供應因而減少。換句話說,假如我屋企突然出事,有老人家過身,我的資產只得一層剛購入的單位,我要被迫將單位賣出幫他買棺材,難道你也要向我收SSD?
黃建業︰如住山頂樓「仲大鑊」,兩億元一間屋,你說要支付的SSD要幾多錢啊?哈哈!
陸東︰對啊,山頂屋「仲大鑊」,這件事的確不對嘛,政府不應該打擊樓宇買賣,而是應該增加供應。
?「港人港地」
黃建業:我覺得推行「港人港地」不對。
陸東:我也很不贊成,香港的生存是依靠開放型經濟,你不要Label(標籤)人。
黃建業:我贊成你的說法,香港奉行外向型政策,是一個自由港,一個金融中心,與其說港人港地,我覺得香港應該建多些公屋居屋,現在香港最需要這一類住宅。
陸東︰現在的英國人已愈搬愈遠離市區,我一些在英國的瑞銀舊同事,他們已是投行高層,但他們愈搬愈遠,要坐兩個鐘車到倫敦上班,但他們從來沒有跟我說過想將俄羅斯人,或者中東人趕走,他們從來無抱怨他們,「港人港地」這件事絕對不可行。
?容許白表申請者免補價購入二手居屋
黃建業:居屋免補地價可以即刻增加供應,可以紓緩市場需求,是好事來的,較窮的人可以快點買到樓。雖然短期會刺激居屋價格上升,但當其價格「升到咁上下」,與私人樓價貼近,升勢就會停下來。其實未來政府都只要增加供應照顧窮人,加速推樓,勾地快一些,這樣樓市就會健康平穩。
3. 論下半年樓市
樓市經歷自今年2月至4月底的小陽春,消耗大部分購買力,自6月以來,市場焦點集中在新盤市場,加上新盤以貼近二手市價推售,二手成交量再次淡靜下來。據美聯物業的統計,截至6月28日,6月只錄得5,023宗二手住宅登記,較5月的7,494宗減少約33%,隨?市場觀望特區政府推新樓市政策,相信二手交投難以於短期內大幅回升。對於樓市走勢,黃建業及陸東均認為下半年樓價升幅將於單位數字徘徊,不會大升。
下半年將續「高價牛皮」
本刊記者:你們對下半年樓價走勢有何看法?
黃建業:以成交量計,今年樓市最差的月份及最好的月份已經出現,最差是1月,最好是3月,之後會怎樣呢?樓市今年上半年已升了約10%,整年來說,我覺得樓市仍會上升,但下半年交投及成交金額都會平穩,普普通通,屬「高價牛皮」局面。我預計下半年交投量會維持5.5萬宗左右,成交金額3,200億元。
陸東:由於息率低、供應少,全民就業,中國衰極都好,都有7%至8%的經濟增長,我相信樓價很難跌,但要大升亦很難,因為所有好消息已經充分反映。曾蔭權政府末期已增加土地供應,但樓不是打開包石屎,淋水落去就可以生出來,始終要規劃、要起,建8幢至10幢物業需要4年至5年時間,由賣地到交鎖匙,怎樣也要2015年至2016年才有實質供應,最快要2014年才賣到樓花。短期來說,過去大半年雖然有增加土地供應,但見不到住宅供應如樓花明顯增加,因此我不是太擔心樓價會落。
去年底樓市的小調整是一個好好的引子,在SSD下,加上曾蔭權說「要做?」,樓價由高位調整約5%至6%,有部分屋苑跌10%,但樓價很快回升,反映樓市具剛性需求。我覺得樓市不會直升直跌,下半年樓價波幅將是單位數,即是升數個百分點後,又回調數個百分點。
黃建業:這一點我也同意陸東。
港樓價再大升空間有限
本刊記者:究竟現在樓市屬牛市還是熊市?
陸東:牛市高位。
黃建業︰樓市已在牛尾了。
陸東︰現在肯定是牛三,長遠而言,樓價走勢一定跟隨家庭收入走,現在樓價已大幅拋離家庭收入水平,只靠很低的息率支持。我覺得樓價未來一兩年很難跌,不過你沒可能知道資金會何時離開,資金一走,息口就會升,不需要美國加息。當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一升,銀行就要加息或者收緊。我們是估計不到資金何時走的。
本刊記者:樓價持續尋頂,未來仍有否大升空間?
黃建業:樓市自2003年至今已上升10年了,我以前講樓市有終極一跌,何時會跌呢?可能是息口加得很厲害,或者內地人全部沽樓。無可能樓市升了10年後,仍會再升15年、20年,正常的樓市應該「升下跌下」。樓價仍會大升嗎?有機會的,但你要看到數據,如外圍經濟、美國經濟、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好好。暫時我看不到香港經濟好好,就業情況好好,其實我現在也很保守的,你見過我近這兩年有沒有「買過?」?(註:翻查資料,黃建業自2010年中以來已沒有購入物業)
陸東:香港已近乎全民就業,利息已低無可低,大升幾乎已沒有可能。事實上,香港不是沒有脆弱的地方,你看數據,香港有27%的零售收入是來自非香港人,即是遊客、內地人,如以人頭計,香港人消費比1997年還要低。不要忘記現在的失業率只有3%左右,即是香港的收入水平沒有高過,今天樓價的高峰純粹由於兩個因素支持,就是供應少及利息低,單靠這兩個條件支持樓價是比較脆弱,你的入息不是同步增長,息率一升可能供樓很吃力。
4. 論舖位及商廈
自港府於住宅市場實施SSD,不少資金轉向投資工商物業,過去數年,香港零售市道蓬勃,加上外國品牌爭相以高價承租核心地段舖位,令舖位價格愈炒愈高,隨?香港零售業銷售增長放緩,舖位市場是否位高勢危?
另一邊廂,外圍經濟不穩,營商環境轉差,部分企業抵受不到中環、上環等地區甲級商廈的高昂租金,而搬到非核心區,令甲級商廈售價及租金疲弱,香港金融中心的位置,會否因而受威脅?
舖市抵高點自由行冷卻
本刊記者:現在舖位價錢處於高位,但零售高增長期已過,反映行業未必支持到租金繼續升,你們怎樣看下半年的舖市?
黃建業:我是睇淡的,我為何睇淡呢?因為自由行的高峰期已過,我識好多內地人,他們已不在香港購物,較有錢的直接到米蘭購名牌。
我認識一個內地人,剛從巴黎回來,我奇怪她為何不懂英文也可到巴黎購物,她對我說:「黃老闆,落機已有人接我了。」其實現在不少內地人在外地做司機、導遊,接待由中國來的內地人,內地人在外地購物有熱情招待,香港就「迫到死」。自由行是有高峰期的,香港自由行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至2011年,我暫時就不會買舖了。
陸東︰我都不會,現在舖位租金回報已降至2厘以下。
黃建業:我兩年無買舖了,我認為舖市已到高點,一加息就會「死」,另外我覺得舖位租金也已到高點。
陸東︰如果租金佔零售商舖收入比例低於15%水平,仍算「穩陣」,但現在已升至15%左右,是個高位,租金回報只得1厘多至2厘,還不算高位?
乙級商廈前景更勝甲廈
本刊記者:說說商廈市場,梁振英想推動總部經濟,即吸引外國企業來香港設總部,面向中國,但內地經濟高增長期已過,企業仍有意來香港嗎?
陸東:有,這當然有。
黃建業:這是個長遠策略,老實說如果身為一個金融中心,不單止無總部經濟,金融業甚至開始裁員,金融中心就會發展得不好。香港應該發展硬件吸引人到來,像英國的金絲雀碼頭,她們發展了多年才完善。
本刊記者:下半年香港商廈市場的走勢如何?
黃建業:現時金融市場的情況不佳,甲級商廈的租金已有所反映,我相信甲級商廈的呎租已沒有「200幾蚊呢支歌仔唱」,反觀乙級寫字樓卻較受歡迎,你看東九龍也一路打造成商業區。
香港要做金融中心,硬件一定要做得更好。其實東涌都可以興建靚商廈,又或是建一個Megastore。
陸東:最頂級的甲級商廈如ifc、中環交易廣場等,租客以3個行業最多,分別是投行、律師行及顧問公司,後兩者都是投行的「寄生蟲」,投行生意不好,甲級商廈的租金也會有影響,除非投行業務回勇;反而乙級商廈前景不錯。
港股經濟篇︰股市料向好 港經濟落後太多
回顧港股上半年走勢,恒指上半年累升1,007點或5.46%,經歷「五窮」蒸發2,465點或11.68%,6月雖見反彈但僅為812點或4.36%。年初時,歐洲央行推出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一度為環球股市添新流動性,港股於2月20日曾衝上21760點。但隨?全球經濟出現下行風險及歐債問題繼續深化,加上中國把經濟增長目標調整至7.5%,港股輾轉回落至6月初的18056點今年低位,日均成交金額亦由2月的687億元降至6月的450億元,反映投資者均對後市抱持謹慎態度。
本以為在歐盟峰會陸續傳來好消息,中央送大禮,周四(5日)更新添歐洲央行減息、英國擴大量寬及人行減息聯手「放水」等消息,港股依舊了無生氣。人行周四宣布減息(自7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厘,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厘),人行減息之所以未能帶動港股重新出發,因為市場擔心下周一(9日)公布的6月內地經濟數據將較預期差。往後日子,股市將何去何從?
1. 論香港股市
陸東3月初在本刊舉辦的慈善講座上披露了2012年的恒指合理值為25800點,即相當於恒指市盈率15倍,他以10年美債孳息2.2厘,恒生指數現金盈利增長為8.2%,風險溢價由去年230點子加到430點子計算出這合理值。然而近月恒指卻一直未能重上20000點水平,與其預測的合理值相去甚遠,陸東會因市況逆轉有所修改嗎?
另外,黃建業雖為地產業內人士,但他明白到預測樓市,同樣要看大量數據以至地產股與樓市的關係,亦明白新鮮滾熱辣的各國央行攜手「放水」將左右港股及經濟去向,且聽聽他倆的看法。
減息放水政策漸從寬
本刊記者:環球「放水」均未能刺激港股上揚,下半年港股走勢若何?
陸東:對於環球央行聯手「放水」但未能刺激股市感到很失望,這反映投資者投資情緒脆弱。我認為美國QE(量化寬鬆措施)1、QE2、OT(扭曲操作)、LTRO,現在連內地都「做嘢」,但投資者已沒反應,即是說,投資者已食慣藥,第一次QE1很興奮,以為可解決所有問題;QE2已沒有那麼興奮,現在歐洲QE和中國減息個市都沒有好轉,證明這套功夫已不能打死人。我覺得第三季港股仍然會在18000點至21000點間浮下浮下,若歐洲有任何驚喜,股市就會反彈。但總的來說,我覺得港股仍有能力再向上,但要突破我年初時估計的合理值25800點,很難了,因為現在風險溢價太高。
黃建業:證明中央政府過去宏調、緊縮政策是有效紓緩通脹,以及經濟過熱。由於中國經濟錄得增長已經有一段長時間,未來增長會稍為放緩,這亦會影響香港樓市會放慢,但相信總體仍會向上,今後香港樓價亦會愈來愈受中國影響。至於股市,我不懂得看,但現在如果有錢,我都寧願買股票不買樓。你看地產股這幾天升得很厲害,新特首梁振英一上場,地產股即升,長江實業(00001)、新地股價不單沒因梁振英上場而下跌,這反映他不會推?樓市,地產股升代表想買樓的人會繼續買,證明樓市仍有需求,股市升,樓市成交量都會增加。
陸東:無錯,地產股最近升是因為發展商賣到樓,一手樓暢旺,坦白說,長實將軍澳的峻瀅,位置不好,該區供應又奇多,兼且愈賣愈平,但都賣得好,證明市場有「剛性需求」。但是今天樓佔我的身家比例少很多,我1989年開始買樓,現在來說,自己住一間是要的。但若以全副身家計,現在持有好多股票,因為平,同埋我可以?長?,股票跌三四成我「頂得順」,我不會見到升少少就沽出,我不是那種人。
「人無土不發」收租最穩陣
黃建業:我個倉裏面充滿地產,有七成都是樓,過去那麼多年,我相信地產多些,股票比較少,但現在若任我揀,我會買股票,因為股票很抵買,回報率又高些。除股票外,投資組合內亦有債券及現金。
為何鍾情地產投資?我解釋給你聽,一、以我的性格及個人運氣而言,地產有利於我,利地產,衰股票,所以我很少持有股票,還有我老豆教我「人無土不發」;二、我取得的地產訊息多些;三、我無時間看電視追蹤市場脈搏,買磚頭收租最穩陣;四、樓不會像股票一樣會「批股」;五、樓又不會無端端去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180倍PE(市盈率)買,又批股又供股,樓就不會。
陸東︰我覺得股票上升空間多過樓市。
黃建業︰但是若股市大跌,跌到我心寒就會買股。
全年股市會有正回報
本刊記者:股市見底未?
陸東:我認為港股已見底,即是不會跌番落18000點,因為即使中國經濟增長明顯地放緩,卻看到政府在「做嘢」,雖然減息速度比預期快,但會勒住隻馬,不會讓牠衝得太快。政府可以像2008年、2009年在政策上支持消費和基礎建設,因為拉動經濟三頭馬車中,貿易「跛」了,但基建仍要做,我相信下半年投資者可留意一些和基建有關的公司,如水泥、玻璃,甚至鋼鐵,跌到去半倍PB(市帳率)可以諗吓,第一,就算政府無大力推動基建支持增長,但都跌不到哪裏。有時候少少振奮的消息可令股價升很多。另外今年初時,我曾說過港股上半年表現會較下半年好,因為下半年會有風險。現在應該要修正一下。
歐債危機對股市的衝擊於第二季已出現,你見股票跌了十多個百分點,下半年歐債的風險相對降低了,故我認為第三季會好些。第一季港股由18000點升上21760點,跟住跌番落18056點,第二季衰了,我想第三季會好轉。整體宏觀經濟雖然慢下來,但不是負增長,即使內地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由10%降至7.5%,但仍有增長,市場目前是「過度看淡」。
黃建業:各國央行聯手「放水」,內地減息放鬆銀根,但因為出招的效力已不如2009年全球救市般明顯,但卻仍會對本港經濟及樓市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影響香港樓市及樓價因素並非單一,要看很多方面。至於港股後向,仍然不懂看。
資源板塊受惠政策出台
陸東:如果你說要找估值又平,股價又會升的股份,我覺得會是資源板塊,即水泥、玻璃,鋼鐵這些,已經好平,好像馬鞍山鋼鐵(00323);水泥股如安徽海螺(00914)、華潤水泥(01313);玻璃股如信義玻璃(00868);石油股份方面,我較喜歡中國海洋石油(00883),現在研究昆侖能源(00135),我覺得她獲政策支持。中國石油(00857)、中國石油化工(00386)那些,因為受政策影響,其盈利受扭曲,成品油價受國家控制,而原油價即中海油做的那些卻不受國家控制,油價升成品油加價不足又容易受影響。
2. 論香港經濟
今年香港回歸15年,在世界經濟危機陰霾未散下,國家主席胡錦濤卻送上提升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多項政策大禮,香港仍能保住金融中心的地位嗎?另外在內地經濟增長放慢下香港經濟會因此而大受影響嗎?
本刊記者:今年香港經濟增長會受內地增長放緩影響嗎?
陸東:不要期待自由行的銷售數字繼續每年以30%上升,好彩的可能有15%,不好彩的都有7%至8%,不會像2003年至2010年那樣好,但仍然有增長,但環境已逆轉。
黃建業:暫時我看不到香港經濟好差,就業情況都好好。但不會持續高增長,理由很簡單,香港經濟好了那麼久,先停一停是正常的。
本刊記者:金融中心地位仍能保有嗎?
陸東:我覺得我們落後得太多了,你看看西九就知道。至於橫琴、前海的發展不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橫琴大部分是教育,加上它主要想做度假村,老公可以去澳門賭錢,老婆可以去享受。前海則要創建成Financial Hub,同香港互補,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試點,這是對的。
黃建業: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長遠策略,香港要急起直追,跑快一兩步,不是等前海發展。過去香港領導缺乏前瞻性及魄力去改造,新特首要走多幾步。香港需要大商場,我發現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卻缺大型商場、靚寫字樓、靚豪宅,所以香港一定要搞好硬件。
環球經濟篇︰歐洲再衰十幾廿年
歐洲央行「放水」行動未見明顯提振投資者對歐洲資產的信心,內地央行減息舉動亦未刺激港股,可見中國經濟確有明顯轉弱的迹象。中金研究報告更明言,人行再度減息的時間較預期推前了1個月,說明第二季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對此兩位專家又有何高見?
本刊記者:歐央行減息後,歐債危機可暫時舒緩嗎?
陸東:歐洲減息市場無反應,主要因為投資者對QE的解決方案已接受了,正如我當初說,減息是生癌症吃必理痛,投資者都取笑我,但今天大家已接受了,吃止痛藥都無用,解決不了問題,歐洲仍欠下巨債。另一方面說,因為歐洲已跌得很殘,減息後有少少好轉,股市可以升,因為錢平了,一定有傻佬博,但千萬別當她復甦,要快上車快落車,要記住只會反彈,因為歐洲經濟根本沒復甦,大家不要誤會。但我反而覺得歐洲下半年會較好,因其風險溢價已高無可高。
中國經濟方面,內地經濟衰極都好,有7%至8%增長,但要再升就很難。中國經濟增長靠3隻腳:貿易、基建及內需。貿易已不可靠,雖然中國已經很努力開拓新興市場,如非洲、中南美洲,那些地方出口由早10年前的3%至4%增至現在的10%,換言之,對歐美的經濟依賴盡量減少,但始終歐美市場較大。故我認為貿易增長要有10%是難的。
歐洲人很懶「無得救」
黃建業︰歐洲前景仍然面對很複雜的問題,減息是基於很多原因。雖然歐洲近日採取一連串措施挽救市場信心,但相信問題不可能一朝一夕解決,但至少可以暫時紓緩。我認為歐洲最壞時刻已過,對我們最壞的影響亦已過去。因為問題出在國家,國家衰,國家窮到死,但老百姓照舊開開心心。其實歐洲無得救,2002年時我去過希臘,我以後都不會去。我第一次去雅典坐郵輪去,看到當地人工作態度衰過東莞,東莞人勤力些,希臘樓又爛人又不工作,搭的士要雙倍、三倍車資,住酒店又不幫住客提行李。那麼歐洲會衰多少年?我估十多廿年。因為歐洲人很懶,我這幾年每年都去歐洲,當地人大家樂,開開心心,中午午睡,西班牙、意大利、西西里、直布羅陀都一樣。至於美國,我卻認為美國樓市已差不多見底,幾時上升卻不知道。今年美國是大選年,所以在11月大選前,美國所有的經濟措施都會包含了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考慮。
同場加映︰美聯「216兵變」後最新發展
從事地產代理業已有40年的黃建業,自1973年於美孚新?開設首間美聯物業,業務蒸蒸日上,並帶領集團於1995年上市,經多年拚搏,近年逐步退出前?,並於今年初將董事總經理一職交到前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黃錦康身上。
不過美聯於今年2月16日突爆發工潮,200名美聯經紀走到中環的美聯總部,群起要求加佣金。最後黃建業決定重新執掌董事總經理一職,並與其女兒、副主席兼副董事總經理黃靜怡及集團銷售總監黃子華組成「鐵三角」,重組美聯陣型,並進行改革。
提到這次「216事件」,黃建業強調事件不屬「兵變」,「只是員工訴求,我上場之後已盡快活化佣金制度,即加快出佣予代理,現時最主要就是管理好公司,想員工所想,急員工所急。」不過當時也有員工投訴黃建業在公司持股量不高(最新持股10.01%),但卻領取高薪。
外國基金投信任一票
翻查美聯2010年的年報,黃建業一家的酬金高達7,000多萬元。對此黃建業坦言:「其實以我的能力,出去做投資的話,所賺的錢肯定遠比我現在的人工高,現在我放了全副青春、時間、智慧落公司,希望令公司成長更加好。」同時他強調自己已連續3年無加薪,去年更減人工,只收取2,000餘萬元年薪。
黃建業表示,外界說他持股量低,但其實目前有多家外國基金(Marathon Asset Management LLP,15.51%;JP Morgan Chase&Co,12.99%)持有美聯股票,「如果我管理不好,他們就會『掉晒』,但我看不到這情況,即反映我們的領導、管理是Ok的。」
陸東也分享了他如何分析地產代理行業,他說︰「代理與發展商一樣,都是周期性行業,有熊市也有牛市,公司要跑出,到最後做到獨大,取決於公司於行業高潮及低潮時都能控制成本。即是低潮時你肯放去跑,高潮時肯收緊。這些很大程度取決於管理層,即使持股量高達九成,也不代表管理較好。」
訂閱:
文章 (Atom)